泥路,粮食的价格也低了。他买了一袋粮食,一百多文。至于茶,他们农户人家吃不出好赖,一般都买大麦茶,这茶便宜。吃完晌午或是晚食喝一碗,心里痛快。
“卖肉了,新鲜的猪肉!”
儿子说道:“爹,买些五花肉吧,我想吃五花肉了。”
“你小子尽会吃了。”老汉数落一句还是去屠夫那买了三斤五花肉,还去买了一些猪肺。家里的婆娘喜欢吃猪肺,炒起来最香,提了一桶油,这油也不贵了。糖果糕点这类的,他是不爱吃,买给家里的孙子孙女,偶尔要拿出来招待人。
“还要买一小罐糖。”糖水是个好东西,干活累了喝一碗糖水,还有做糖心蛋。老汉想到那滋味,嘴里就生诞。那还是他小时候过年会吃一回,成人后什么都要顾着家里,庄稼收成又不好,缩衣节食的,偶有钱,也舍不得花,都想攒起来。
现今银子赚多了,便堪堪大方了一些。
郑山辞身后跟着谭和,他来集市看一看,都是下午了,集市还是热闹的。看见卖肉的铺子热闹着,很多人都割肉放进背篓,脸上带着喜意。看衣着便能看出是从乡里来的人,他们喜气洋洋的跟要过年一样。
郑山辞顿下脚步,伫立在一旁。
谭和默然,他是新奉县考的举人,在县衙里已有多年了。起初的县令来时,对新奉县根本就没什么好处,有的反而还要拿民脂民膏。百姓们冤着,有说不出的委屈跟悔恨,他们也不知道去恨谁,也不知父母官把他们只当做猪鸭、耗材、只想把他们榨干,把他们当做草、当成鞋底上的污泥、就是没把他们当成一个人。
新奉县风沙大,位置偏僻,没政绩可捞,连着这些县里的百姓也变得在当官的眼里不讨喜起来,就是低人一等了。
自从郑大人来了以后就大不一样了,谭和是真心钦佩郑山辞的。他让他的家乡变得更好了,让这里的百姓能够在温饱之余对生活有了其他的追求,就凭着这个,谭和愿意一直相信郑山辞,一直拥护郑山辞。
“还要买些海货,我们这儿的海货少,这些都是从岚县运过来的,新鲜着。”
新奉县独立于风沙之中,一条水泥路连通了它跟岚县,更主要的是,新奉县短缺的东西、吃食都可以从岚县获得,通过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