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民老老实实的听着里正的话。
衙役们本是抢了这个机会来的, 结果被郑山辞警告了一番,要返回衙门时还要搜身, 他们心里提不起劲儿, 也懒得再去为难这些乡民了。
按照大燕朝廷的标准,先是看了小麦的颗粒,从中拣出来不符合标准的麦子, 再用模具去称, 严格按照标准来。
“三石米,好了, 下一个。”衙役摆摆手让下一个乡民赶紧上来。
一石粮食等于十斗粮食, 大燕朝是三十抽一的税。
乡民愣愣站着像是没有回过神来, 手里还捏着二十文钱打算塞进衙役的手里, 让衙役不要卡他们家的粮食。结果这次衙役直接没找他要过路费。
“还愣着做甚, 给旁人让路。”衙役不耐烦的说。
乡民这才回过神来连忙一声走了, 他边走边回头看衙役。
下一个乡民也是单单看了看小麦的成色跟饱满,就用模具秤重,没有故意挑剔、找茬。
“孩子他爹, 你怎么还在望那边的大人?”一个村妇说道。
她对这些衙役可没有什么好感, 每次都跟饿狗进村一样, 逮着乡民的钱袋子就薅, 挑挑拣拣,就是想要钱。
“这次大人没找我要钱,这二十文钱可以攒下来了。等把家里的粮食买了, 我们就去镇上买点棉花制棉衣。”男人高兴起来, 兜里揣着二十文钱, 美滋滋的。
“真的没要?!”妇人惊讶的出声, 随即脸上就带了笑意:“可算是当了一回人了。”
男人:“……”
“说甚话, 快回家去。”
衙役这次没有耽误事,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收税,还有的衙役就负责把粮食运到县城去,这秋收的日子还是他们最忙碌的日子。
这边算账的事都是交给户房的人来做。
县衙有六房。吏房负责掌官吏的任免、考绩、升降;户房掌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礼房掌典礼、科举、学校;兵房掌军政;刑房掌刑法;工房掌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俨然是各类人员都很齐全,所以有些大族也喜欢让自己本家有出息的子弟到地方去历练一番。他们的历练与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