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奋斗在洪武元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67章 老夫招惹他杨癫疯了?(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李善长又继续说道:“盛唐时期,仅一座长安城就有百十万的人口。”

    “堂堂一个山西行省,还装不下几百万人?”

    “山西所谓的民无立锥之地,其实是建立在土地兼并严重的前提下。”

    “随着分田令和累进税制的推行,再加上洪武三年开始又一直向外迁移百姓……”

    李善长黑着脸道:“所以,山西的丁口也确实不一定够用。”

    “尤其是宁阳县出来的那些个生员,没事儿就折腾这个工坊那个工坊,挖矿更是一个比一个积极。”

    “除非那个县没有任何的优势,既没办法搞工坊,也没有任何的矿藏资源,甚至都不能养牛养猪养羊。”

    “否则的话,就算给他们一个县里分配一万人也不够用。”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他们宁阳县的知县大老爷喜欢修路、搞工坊、挖矿,让宁阳县的老百姓过上了相对好一些的日子,这些宁阳县出身的官员们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就有样学样,在自己治下的县里疯狂修路、搞工坊、挖矿。

    所以,现在的问题根本不是山西的人口数量够不够用。

    而是宁阳县出来的那些官员手底下的百姓数量不够用。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有了几个宁阳县出身的知县带着衙役去府衙抢人,抢人之后还彼此写奏本弹劾对方。

    同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滦县知县周良玉跟棒子勾搭在一块儿,大肆使用打黑工的棒子劳工。

    “给他们。”

    朱标只是略一琢磨,就下定了决心:“暂停往其他州县迁移百姓,先可着他们这二十几个县来。”

    “或者直接告诉其他的州县,想要朝廷往他们那里迁移百姓,就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写奏本。”

    “总比现在这样想要的得靠抢,不想要的还硬塞要强。”

    说到这儿,朱标又拿起另外一封书信。

    “这是我爹写回来的书信,里面有一封我姐夫的奏本。”

    “是关于地方县衙改制方面的。”

    “顺带着也提到了朝堂改制。”

    李善长和刘伯温互相对视一眼。

    两人很想抓着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