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穷苦书生捡了娇妻后,他出息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0章(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直接提着就进考场的。

    赵策捏了捏苏彩儿的小脸,赞道:“我的小管家真细心。”

    苏彩儿对着他,笑了一下。

    然后便吹熄了烛火,催促着赵策赶紧睡下了。

    次日上课,李秀才也不讲什么破题或者八比文的学法了。

    毕竟这些,在之前就已经教过了。

    能做好的就做好,做不好的只能等下一次了。

    李秀才说:“今日,给大家押一下策论的题目。”

    “县试一共三天。”

    “第一天第一场,考的是经义。”

    “《四书》《五经》各一道。”

    “此前,我们做了不少这样的文章,能不能做好,就全看你们的发挥了。”

    “第二天考诏告表判论,这天的考试,只要格式正确即可,大家都不需要太过紧张。”

    “最后一天的策论,就需要留些心眼了。”

    李秀才在赵策上学的第一天,就说过了一些科举的忌讳。

    那便是,不能写出与朝廷政令相悖的东西来。

    而策论,尤其需要注重的,也就是这一点。

    “策论,便是时务。”

    “不论是直言实事,还是借史喻今,都贵在‘实用’二字。”

    “而且,一定要把自己的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态度,给端正了才可。”

    赵策低下头,飞快的记着。

    贵在实用,那便是不能漫无目的的写。

    要紧扣最近发生的时事,然后加以分析,再提出可行办法。

    “当然”

    李秀才再次说道:“你们都是一些读书不久的小儒童,也不会要求你们作出什么惊天地的策论来。”

    “只需要顺着朝廷的政令,再略加引申便可。”

    一群“小儒童”,都听的聚精会神的。

    赵策听完李秀才的话,心想,这估计,就是所谓的坚持“主旋律”了。

    总之,一切跟着朝廷走,顺着当今的政令行事便是。

    这是统治百姓的办法,也是要保持大明稳定的必须。

    即便是李秀才这般行事放荡不羁的人,其实身上也是有科举独特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