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帝的太阳穴突突跳动,脑袋又疼了起来。
自古以来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
更何况贤王是皇嗣。
百姓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即便他们对贤王心存了怨恨,想要讨一个公道,但贤王犯的事儿,也不至于短短五六日,便传到都城来了。
必定是有人在背后推动着这一切。
不用想也知道是谁做的。
倒是暗卫听了内侍的话,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陛下,属下记起通判在暗牢里说的一些话。”
北齐帝目光锐利地看向暗卫:“他说的什么话?”
暗卫回道:“他说和冯之焕有关联的官员,全都下了大牢,只有贤王一点事儿也没有。他们顾念着亲眷,压根没想过把贤王供出来。”
“实在是贤王刻薄寡恩,心肠狠毒,担心他们这些知晓内情的人,把他犯的事儿捅出来,竟然杀他们灭口。就连他们那些将要流放的亲眷,也没有留下一个活口。”
“好在他和他的亲眷命大,没有死在贤王的手里。他咽不下这一口气,这才在刑场把贤王供出来。也是想着把事情闹大了,说不定能保下他的亲眷,不至于枉死了。”
这番话对北齐帝来说,犹如五雷轰顶,一时反应不过来。
他派人暗杀冯之焕,是为了把刺杀赵颐的事儿,嫁祸给冯之焕。
至于暗杀冯之焕的亲信,是为了替贤王灭口。
因为他不信任赵颐,所以才把知情的人全都杀了,永绝后患。
谁知,他这样一来,不但没成事,反而还惹出了枝节。
北齐帝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到自己才是挑起事端的罪魁祸首。
眼下想将舆论压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北齐帝一个头两个大,立即将内侍叫进来问话。
他从内侍嘴里得知贤王的事儿既未在坊间引起多大的波澜,也没有在各位大臣那儿激起水花,这才稍稍安了心。
“堵不如疏,朕越是想压下舆论,恐怕越会遭到反噬,倒不如先任由舆论发酵。”北齐帝思来想去,倒是想到了一个解决的法子:“当初广陵王为了压下舆论,制造出更大的舆论,并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