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声。只要做过的事,总会有迹可循。”北齐帝心里有了别的猜测:“朕从暗卫身上入手,倒是有了另外两种猜测。”
“第一种,朕曾经的确下了一道密令,让暗卫暗杀了通判。因为他们的失误,没能在斩首之前把通判灭口,这才让通判有机会在刑场上供出贤王。”
“李乐山为了洗刷贤王的罪名,重新把通判收押。而暗三不知道变通,更不知道通判的死会给贤王带去多大的危害,只记得朕下达的密令,这才趁着当值的空档毒杀了通判。”
“通判死了之后,暗三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于是吞毒自尽,以死谢罪。”
“第二种,暗三背叛了朕,被人收买杀了通判。”
只不过第二种可能,微乎其微。
暗卫是孤儿,在这世上没有牵挂,压根不会被收买。
北齐帝更倾向于第一种。
只不过,暗三要谢罪,也该回都城向他请罪,求他赐死才对。
北齐帝只觉得这桩案子疑点重重。
凶手无非三方人马。
他,贤王,或者是广陵王。
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人。
事到如今,谁是真正的凶手,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何化解舆论。
北齐帝看向暗卫:“你传朕的口谕给李乐山,不计手段压下舆论……”
这时,门外响起内侍焦急地声音:“陛下,不好了,贤王徇私枉法,卖官鬻爵,索贿受贿,迫害永庆郡百姓的舆论,已经传遍了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