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成道天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5章 善为道者(2/7)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老子强调“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秉持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不自满,所以能够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自满是进步的大敌,只有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新的突破。

    这种不自满、求自新的精神,是每个生灵人众在追求成长和进步中应该秉持的心性所在。

    《道德经》第十五章,通过描绘得道之人的形象与品质,深刻阐述了道的微妙玄通以及静与动的辩证关系。

    启示修行者,在追求道的过程中,要保持谨慎与敬畏、庄重与谦逊、温和与包容、厚实与旷达、浑厚与宽容等高尚品质。

    同时要在静中寻得清明,在动中激发生机,更要保持不自满、求自新的精神,不断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这些智慧不仅对个人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也对社会和谐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道德经》第十五章节曰:“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其中解析之意是:“古时候善事修为的道者,那深邃博大微妙玄通的能力,深厚到不可以理解和辨识的程度。正因你不可以理解和辨识,故尔强行的为此描述形容。反复斟酌,犹豫不定,有若冬日涉水过河川。

    谨小慎微,犹豫不决,就像似在畏惧四邻的窥视。犹豫再三,举止庄重,就像是位客人。涣释达理而不执迷,就像是将要融化的冰块。敦厚朴实,就像是未经雕琢的原木。旷怀胸襟,就像是深山旷谷。混然一体,随和宽容,就像是河水容纳了浊流。

    谁能使自己像容纳了浊流的河水那样适可而止呢?静观不动,慢慢就会变得清澈。

    谁又能够永久地保持安宁清净的状态呢?动念搅乱了清净,渐渐欲望产生。

    保持奉行此道的人,不欲做的事总会避免盈冲。你唯独是不骄傲自满有盈缺的,凡事皆能适可而止,所以能够有所宽容。

    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避免盲目追求新奇,而忽视事物的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