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故此,滚白与二六板唱词中,关荫加入了第二重考虑。
“不杀,自己不但活不成,自己的家人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而且,自己不杀,陈世美心狠手辣,未必不能派出更多的人行凶。”
这是韩琦的第二个考虑里的第一重。
那么第二重?
自然是对岚萍公主的无情嘲讽。
“国王家的女儿娇养惯,哪知百姓多可怜,陈世美是她的亲夫婿,又是大宋的驸马男,为此,她未必不能做出秦香莲母子的灭门案。”
纵使告到官家前,他们母子的三条命,能比得上大宋的脸面?
为此,韩琦果断决定:“仰面问天天不应,低头喊地地不答,人凭良心树凭本,钢刀不把无辜杀,天地有公心,日月无私照,韩琦一命换三命,让开庙门放他逃生吧。”
而后铺垫包拯的威名:“这散碎银子赠予你,你母子三人去南衙,莫可迟疑莫可慢,不去南衙定追杀。南衙状告陈驸马,包公铡下无滥杀,办完此事有交待,汴梁城里来寻咱。”
“这是啥安排?”一刹那没人看得懂。
下一段全都明白了。
韩琦自刎后,秦香莲明白了,这是要托付她事后跟韩家的子孙说一声,“韩家妻没错嫁人,韩家男没有投错亲,韩琦一死英魂在,百世流传君子风。”
“改得好。”国子监立即点赞,并预测,“《后三对》应该也有剧本了吧?”
秦剧团:“这个原本就有,大概是改编了的。”
但对韩琦一人的改编不算改,这里也修改了秦香莲的人设。
“他古道热肠救危难,我不报答心难安,深夜里出庙门进边梁不往南,拼一死要保他周全。”
老戏迷轰然叫:“改得好!”
韩琦古道热肠,秦香莲也不是一般的女儿家,这一段改的,真叫人拍案叫绝。
一霎时,那个只会哀哀切切叫饶命的小妇人,果真在舞台上活了起来。
“两口子的对手戏,改得好,演的好,秦香莲的形象一直都是到处喊冤的小女人,这一下,除了为母则刚,还有知恩图报,这个人设,影坛学到没?”国子监喝彩。
您别说了行吗,再说他们都成了……
哦,他们原本就是榜样啊。
那算了不说这些话了。
“过瘾!”老戏迷大呼痛快。
“就觉着,这出戏在人家手里活了,”李老师年纪大了,精神稍微有些不济,但此刻真有些激动,回头问道,“赵老板,《周仁回府》有没有改编?”
“听不懂,没意思,走了。”
有人说细节,有人带节奏,这是永远少不了的两种态度。
但对于后者,真在乎传统文化的人压根不在乎,你来了你贡献不了几个收视率,你走了也没人在乎你来过。
真要是看不懂谁会特意说看不懂老子不看了?
“我怎么听着好像他们的版本跟传统的剧本不一样啊?”有些不懂戏曲的网友请教。
懂的就给说:“那个队伍是干啥的咱们都知道,但传统的戏曲,那不是在恒温二十八度的剧院演出的,那是在谁也不知道啥天气的农村广阔的舞台上演出的,主要讲究的是一个通俗,也因为时间的原因忽略了太多细节,比如说这一句唱词‘我抬头用目观’,这话现在看来就是一句废话,但以前不识字的老百姓就能记住,现在当然得改了,传统剧本中很少有改编这些的,这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懂了,我就说有些能听懂的剧种真的很难听进去,一方面是节奏太慢了,一方面的确有些歌词很那啥,很尬。”一些网友普遍反应。
还有一些网友指责:“许多剧团说什么改编,你那是改编?用最高大上的舞台,收最高的门票你那是改编?这些最基础的东西你们怎么不改?没想到还是压根没那个能力?”
“都有,可以这么说,现在学艺术的是个什么样子,学戏曲的很多也是那个样子的,文化课程度很低,剧本根本看不懂,更不要说声情并茂,很多人实际上是混日子的,”辅都秦剧团解读,“这样的文化基础你怎么让他们修改剧本?对历史不懂对文化一窍不通,他们怎么改剧本?更不要说这里面还牵扯到语言学的问题。”
那小山头就那么好?
“小山头还真就那么好,你看看人家是怎么改编的,人家是根据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尽量与时俱进的,改变不熟乱编,这话是对的。”文委说。
章老师:“……”
“这里不开花,是非对错得看场合,有些人不分青红皂白,不管你出现在什么场合,就是要反对这句话,这不是反对一句话,这是反对是非曲直。”文委道,“去年年底,我们拿到了几出现代戏的剧本,集合了一些人排练,结果在那说人家的剧本有问题,说什么用词不当,你连词语的基本意思都没搞清楚,你知道什么叫用词不当啊。这行当现在弄的跟年青一代净是二流子似的,要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