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乡村里走出来的工业巨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2章 你小子,竟然敢薅公社的羊毛?(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这……”

    杨增家看了看陈书记,又看了看林建国,面有难色。

    看着一脸为难的杨增家,陈书记皱了下眉头,直言不讳的问道:“怎么?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对吗?”

    农村工作,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话都问到了这个份上了,有些话只能直说了。

    杨增家道:“陈书记,这个车棚厂的情况有些特殊,是林建国同志跟村里一起合伙搞的,村里以闲置的两间仓库入股,占2成份子,林建国同志出资金和销售渠道入股,包括负责技术的大师傅也是林建国同志请来的,占8成股份。”

    听说林建国的股份竟然占了八成,陈书记的眉头下意识的皱了起来:8成股份,那岂不是意味着这个工厂说是他们老林家的也没问题?

    可杨增家接下来的话,又让陈书记为难起来。

    “这件事也是我们村g委会全体成员同意的,有会议记录,之所以会同意,也是因为村里除了两间闲置不用的空仓库,其他什么都没出,如果厂子搞不下去,仓库也得还给村里。”说到这里,杨增家的脸上洋溢着几分喜色:“结果就是工厂成立的这几个月来,发展的蒸蒸日上,我们车棚厂已经有了3名大师傅、12名学徒工,而且这些学徒工全都是我们村的村民,这也就意味着有12个家庭将增加240元的年收入。

    而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车棚厂未来还会招更多的人进来工作,会有更多的家庭而因此受益。”

    听到这里,陈书记不说话了,他也明白杨增家为什么这么护着林建国了:作为村支书,带领全村脱贫致富就是他最大的政绩!

    在这个政绩面前,其他一切事情都是小事。

    陈书记扪心自问,如果公社里出现了一家大型的“车棚厂”,自己会不会也像杨增家这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想了想,他觉得自己还是没办法拒绝。

    杨增家偷偷的看了陈书记一眼,见陈书记的表情缓和了许多,胆气也随之壮大了一些,接着说道:“陈书记,建国同志还跟我说过,如果接下来车棚厂要生产这种单轮手扶拖拉机,预计一年后,至少需要招工100人,可以给公社上缴至少10万的税收,我们村的同志们对这个情况也是有一些信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