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头儿一天到晚都在琢磨什么?
尤其是这什么“活切头”“蜂采蜜”的,听得人头皮都发麻了。
咱派那么多人在考场外千拦万拦、在考场里一对一盯得那么紧,结果到了考后弥封、誊录、对读这些环节动点手脚,就能让学识过人的考生落榜、不学无术的考生榜上有名!
这事儿谁听了不气愤?
朱祐樘更是忍不住直接骂道:“真是岂有此理!”得知好端端的科举居然有这么多见不得光的腌臜事,他心里气闷不已,不由问丘濬,“丘爱卿说的这些舞弊手段可是确有其事?”
丘濬老神在在地说道:“不过是市井传言而已,臣也是道听途说,并不清楚是否真有其事,兴许这些事发生在宋元之时也不一定。若非陛下问起,臣也不会拿这等腌臜事来污了陛下的耳。”
朱祐樘松了口气。
可没等他这口气松完,丘濬又补充道:“据传永乐年间解文毅公为主考官,见同乡刘子钦连得解元、会魁,有心‘提点’刘子钦让他得个三元及第,结果刘子钦断然拒绝。解文毅公见此子如此不知好歹,便决定‘提点’另一位同乡。”丘濬娓娓说道,“想来考官若是存了私心,考前泄题也并非不可能的事。”
解文毅公就是传说中的大明才子解缙,他和他选出来的状元曾棨都很得朱棣的喜欢,每次谈诗论文就要把他们拉出来遛一遛、夸一夸。
丘濬又给朱祐樘举了别的例子,诸如宣德年间山东乡试考官授意弥封官换掉考生卷子、成化年间顺天乡试誊录生割考生考卷等等。
这些事都是有记载可查,除却解缙那段试图搞“人造三元及第”的传闻外都是被朝廷明文处置过的案子。
所以或许不是所有花样都有实证,可也并非不可能发生!
丘濬洋洋洒洒讲了一通,讲得所有人都沉默了。
殿试本来就是走个过场的事,主考官“提点”后辈这种事不算太新鲜,倒也不必特意拎出来讲。
还有你不是道听途说吗?怎么讲着讲着又变成科普真实案例了!
不过即便大伙心里有再多的想法,都不好摆在明面上来讲。这可是科场舞弊,丘濬都摆到明面上来说了,他们除了跟着骂以外还能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