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见能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之九(10/16)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倍加半夏,甚者加麻黄、细辛、乌头之类。

    (4)风痰,加南星、枳壳、白附子、天麻、僵蚕、猪牙、皂角之类。气虚者,更加竹沥。气实者,加荆沥,俱用姜汁。

    (5)热痰,加黄芩、黄连;因火逆上者,降火为先,加白术、黄芩、软石膏、黄连之类。眩晕嘈杂者,火动其痰也,亦加山栀、黄芩、黄连。

    (6)血虚有痰者,加天门冬、知母、瓜蒌仁、香附、竹沥、姜汁。带血者,再加黄芩、白芍药、桑白皮,饮。血滞不行,中焦有饮者,取竹沥,加生姜、韭菜、自然汁。吃盏,必胸中烦躁不宁,后自愈也。

    (7)气虚有痰者,加人参、白术。脾虚者,宜补中气,以运痰降下,加白术、白芍药、人参、黄芪之类,姜汁传送,或加竹沥尤效。

    (8)食积痰,加神曲、麦芽、山楂、炒黄连、枳实以消之。甚者必攻之,宜用丸药。兼血者,用补药送下。中焦有痰者,食积也,胃气亦赖所养,卒不使虚亏,攻之尽则虚矣。

    (9)老痰,用海石、半夏、瓜蒌仁、香附、连翘之类,五倍子佐他药。大治顽痰,宜丸药。喉中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此痰结也,用药化之,加咸药软坚之类,如瓜蒌、杏仁、海石、桔梗、连翘、香附,少佐朴硝、姜汁、炼蜜和丸,噙服之。脉涩者卒难开,必费调理。气实而痰火热结者,吐难得出,或成块,吐咯不出,火气滞者,难治。

    (10)痰在膈上,胶固稠浊者,泻者不去,必用吐法。脉浮者宜吐。

    (11)痰在经络间,非吐不可,吐中就有发散之意。凡用吐药,宜升提其气,便吐,加防风、桔梗、芽茶、生姜、韭汁之类,或瓜蒂散。吐时用布系勒肚腹,于无风处行之。

    (12)痰在肠胃间,可下而愈,如枳实、甘遂、巴豆、大黄、芒硝之类。但利痰之药,不可过多,多则脾气虚,痰易生而转多矣。

    (13)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违;痰在皮里膜外,非姜汁、竹沥不可及;在四肢,非竹沥不能开;在经络中,亦宜竹沥,必佐以姜、韭汁。

    (14)膈间有痰,或颠狂,或健忘,或风痰,俱用竹沥,与荆沥同功。气虚少食,用竹沥;气实能食,用荆沥。

    (15)凡人身上中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