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假冒二代闯官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0章 极其短视的水泥企业(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购科的科长,牛皮哄哄的样子,摆官架子,没说几句,杨辰就气的挂上了电话。

    还以为大点的企业会有长远眼光呢,等深入了解之后,就知道这类企业的兴盛全靠站在时代的风口之上,不墨守成规,粗暴式发展。

    农科院派过来一个叫胡丙松的年轻人,竟然跟杨辰是同龄,只不过人家是本科毕业后,刚参加工作没两年。

    看起来黑瘦黑瘦的,却是满身洋溢着青春味,说起工作来也很有激情。

    一见面就对杨辰说道:“田主任让我对你说声抱歉,他的报告出来了,但是上面却不让对外公开,只能内部使用。”

    杨辰心生不悦地问:“那该种什么?我们怎么知道?”

    胡丙松一脸的不好意思:“我们可以建议你种什么,但不能全部告诉你能种什么。”

    “那能种什么?”首先要问清能种什么,然后再去咨询一下市场行情,最后才能确定种什么。

    “大多数地方都可以种半夏、白芷、薄荷、山药、板蓝根、苍耳子、山麦冬、决明子、车前子、赤小豆、防风、枸杞子、亚麻子、牛膝、金樱子。”说是不告诉,实际上胡丙松却说了这么多。

    “这些那个是可以当年种当年收的。”如果是多年,杨辰肯定等不上,并不是说杨辰急着出政绩,而是如果需要两三年的话,村民们不一定有这个耐心。

    只有让他们迅速看到收益,然后再引导他们种植价值更高的作物,他们才会心甘情愿。

    “绝大多数都可能,只是有的就需要买苗,而不是种子了。”胡丙松回答道。

    “你们那里都能买到吧?”杨辰再三确认道。

    “那当然,我们农科院也是一个全国机构,各地都有我们的合作对象。”胡丙松自豪地说道。

    杨辰也打听过,至少在昌州省,能提供这个的,确实只有农科院这一个机构,不然的话杨辰也不会下这么大工夫,搭上这个关系。

    这一类的院所实际上是有能力有技术的,但是缺乏应用,人家研究出来后,是为了发论文评成果的,反正也是旱涝保收,很少去主动推广。

    这个就叫成果转化。

    “行,你把当年种当年收的给我列出来,标注上每亩产量,然后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