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上父亲和哥哥们的眼神,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过来的,听了多少。
没理他们,江婳快步走回了自己院子关上了房门。
屋内蔡氏的哭泣声隐隐传出,江子钰和江子铭对视一眼,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文柏暄让他俩都先回自己院子里,自己进去安慰蔡氏。
本来也想问自己夫人怎么前两天还说想给阿婳和程翊说亲的,怎么又想着说给娘家侄子了。但是看蔡氏正哭得难受,也没问出口。
十几年前上京科举,是多亏了岳父家帮衬,但是这十几年来欠的人情早还完了还不止,蔡氏想通过儿女结亲来帮衬娘家也没有错,但是做法确实让阿婳心寒。
蔡氏本来也没有和娘家嫂子定下来,也都是有回旋的余地,如果江婳说不愿意她也是不会同意的。
江婳却把她心底深处的想法直白地说了出来,不管怎么粉饰太平,确实就如江婳所说的,自己觉得大女儿没有那么重要,所以是就觉得可以谈谈看的,最好是江婳自己同意了那就皆大欢喜。
前面一天刚吵完,后面江婳依旧和之前一样每天去老夫人和蔡氏那里请安,就像那天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反而是蔡氏称身体不舒服连着两天没有出院子,后面才慢慢缓过来,就是每次江婳去请安她自己都觉得尴尬。
至于江柏暄和江子钰江子铭父子三人,想去宽慰下江婳让她别想那么多,但是蔡氏现在还没有缓过来也不敢去刺激她。解铃还须系铃人,只能等她们母女二人自己解开心结了。
不过和蔡家二公子的亲事,那是不可能的。
文柏暄刚上任户部侍郎没多久就把岳家调回长安,当时蔡夫人就来说过想给两家的孩子说亲,文柏暄那时候就没有同意,更不要说现在文家和蔡家两家差距越来越大。
二房院子里的人都猜测是大小姐和夫人吵了起来把夫人给气病了。大小姐养在外地十几年,刚回来没多久地位都没站稳呢又和夫人争吵,实在是拎不清。
有江婉和江婳做对比,世人惯是捧高踩低,当着江婳的面还是客客气气的,对着听雨轩的下人就没有这么好脸色了。
“刚才去厨房里要碗燕窝,厨房推三阻四地不想给。昨儿去库房领物件也是。搞得好像是我们姑娘求着要似的,真是气人!”
海棠出去一趟受了气,又不敢跟江婳说,只能和常嬷嬷发发牢骚。
江婳性格随和,经常是自己在书房一待就半天,平时有好吃的也会分些给两个嬷嬷和海棠,海棠跟着伺候了一段时间,觉得跟着自家姑娘是真好,因此看府里的人这么怠慢心里也为江婳抱不平。
“姑娘也不舒坦,咱们忍忍就过去了。”常嬷嬷安慰海棠。
就算姑娘自小养在蜀中又如何,亲生母女间情分总不会就这么断了。有些人就是没脑子,主子就是主子,再差还能差到哪里去。
江婳不知外面因着自己起了波澜,每天跟着学礼仪学乐理常识看话本,倒是十分忙碌。
礼仪学得越来越好,夏嬷嬷主动把练习的时间由两个时辰改成一个时辰。
居山先生最近新出大作《四海录》,讲得一个华山弟子和师妹游历江湖的故事,虽然才更了上卷,但是架不住江婳看完新书又去翻居山先生以前的书籍。
知秋以前常笑她,别人家姑娘爱才子佳人的话本就自家姑娘与众不同。
江婳反驳得还挺有理:反正我是琴棋书画样样不行不是佳人,不用比着别人看。好男儿自当胸怀天下,做不成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的将军,做个遍览山河行侠仗义的侠士也行。
嗯,江婳心里也有个大侠梦。做不成大侠嫁大侠也行。
想到母亲还打算给自己和舅舅家的二表哥说亲,比着这个趋势,江婳想着自己这个大侠梦是要破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