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济看了华雄一眼,又看了中间的胡珍一眼,苦笑着摇了摇头。回身瞪了下自己的侄子张绣,示意他跟着自己,然后站在了华雄三人中间。
正在这么个时候,门口飞奔进来一个士兵,报:“两位大人马上就要到城门口了,正让诸位将军速速迎接!”
徐荣一听,立马吩咐众人:“各位同僚,随我去迎接两位大人!”说完,便大踏步走出了大厅,众人急忙跟上。时间不长,众人来到了城门口,此时城门处大火已经熄灭,但依然能够闻到尸体烧焦的味道。这股若有若无的气味让在场的众人有意无意的看向了这场大火的始作俑者,这些眼光中有欣赏,有恐惧,有不服,有羡慕。但不论是什么样的眼光再看见那张年轻的不像话的面庞时,都会变成一声叹息。因为此时的董昭面色极其难看,众人知道这个少年还没有跨过心中的那一道坎。
正在这时众人面前的道路上浓烟四起,隐约之间能看见一队人马正向着此处疾驰而来。为首二人坐于马上,扬起马鞭拍打马匹。这二人正是董卓与董承。只见二人快马扬鞭,身后跟着大队人马。直到众人面前百米处才渐渐停下。众人急忙迎了上去,徐荣快步走上前去牵住了董卓马的缰绳。二董翻身下马与众将相见,嘘寒问暖不提。董承则在董卓身后半步的地方张望了一圈,然后就看见了躲在华雄身后的董昭,冷哼了一声。董昭看见父亲的目光发现了自己,只能讪讪一笑,走上前去,替父亲牵马。众人鱼贯入城。各军兵回大营自不必说,且说众将由徐荣在前带路,把二董迎进了大厅之中。
董卓坐在大厅的主位。左手边是董承,下领一众文官,如贾诩,李儒等董卓的智囊。右手边是徐荣,下领一众武将。先是董卓问话徐荣,此间战事战损如何?徐荣起身作答,然后又问贾诩此一战的详细经过。贾诩起身,一一向董卓诉说。
听罢,董卓抚掌大笑,看向董承:“族弟,恭喜获得麒麟儿啊!我董氏一门有大才降世。刚一出世就大破羌人,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啊!”董承急忙起身,笑道:“兄长说笑了。我儿还欠缺火候,还要多多栽培才是!”董卓笑着摆了摆手示意董承坐下:“你我弟兄不必多礼!”之后冲着下面的人问道:“世平贤侄何在?”董昭起身,拱手答道:“回伯父的话,小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