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忽然就想起了这个故事,也是从上一个案例中读出了道理。前面关于吴成军的案子,自己因其他原因来的比较迟,而案子在最困难的时候,自己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也使大家看到了自己在办案中所起到的作用,成就了“天才”这个称号。
由些,苏阳在这次来了之后,就想先不着急把案子拿下来,而是要通过更实际地深入到可能发现线索的地方去,现场发挥一个个可以为李立定罪的事实,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自己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的能力也体现出来。
所以苏阳在看过资料之后,已经基本掌握了事实之后,就决定用扁鹊成名说来使自己的名气更大一些,这样也会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最大化,出为自己能早日与李希阳团聚奠定基础。
苏阳也把自己的这个办法起名为“扁鹊之法”。
从扁鹊兄弟的治病之中,苏阳也弄懂了这些年国家在反腐和党风廉政建设上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觉得党和国家制定这一系列措施,真是有先见之明啊。就如党和国家在反腐中提出的“三不”措施,即: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这一措施提出的时候,大多数人,包括很多纪检工作者也只是表面上的理解,其实其重要的含义在于,不敢腐是全面从严治的首要办法,以严查为主,后来不是追究到二十年以前的问题吗?而不能腐则是经常说的“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他们想而不敢,怕把抓住;至于不想腐,则是已经上升到思想的高度了,从前面的两个“不”,已基本遏制住了行为,而“不想腐”则是思想上逐步得到了感化和教化,觉得贪污所带来的后果已经严重到无立足之地了。只有有了这个认识,贪污才会得到遏制。
结合扁鹊兄弟的治病之法,苏阳联想到了反腐的严峻性和重要性。觉得兄弟三人的治病之法在纪检工作上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扁鹊大哥的治未病是“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一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已足以让现代人提心吊胆,而纪检工作更应该是提前预防,不但要在最后将思想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更要在有苗头性的时候,将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可能预防起来。这才是反腐的关键,重在预防。
扁鹊二哥治病是在病初,也就是“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