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发展过程有时是很雷同的,因为一种文化的属性始终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人。
如大家都把俄罗斯称为战斗的民族,把法国称为带有文化文艺气息的民族,把小日本称为奴才的民族。等等。
日本的奴性心理是有针对性的,这是与它的地域有关。日本的本土面积是人口面积378万平方千米,人口达到1亿2512万(2022年数据)。但日本的科技发展却是极为超前的。这些都与它的奴性心理有关。
首先,日本是一个岛国。面积小,人又不少。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是受地域影响的,这是它长期的文化属性决定的。
日本的奴性心理在与中国古代交往中一览无余。
日本是从中国汉代开始称臣的。
事情源于当中国的东汉时期,也就是公元五十七年,日本还处于分裂状态。
来自日本的北九州地区的当权者,为了寻求和汉朝的贸易,并以此来稳定国内的政权,请求大汉天子刘秀给予册封。
刘秀看着那些漂洋过海,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可怜虫,就给了他们一个“倭奴国”的称号。
尽管今天我们看来这个国号很有歧视,但九州的使者已经乐开了花。
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找到了亚洲最大的一个靠山,回国之后就可以大肆宣传,让日本国内的其他势力望而生畏。
而且,当时奴也不是什么贬义词。
在汉代,奴是女人对自己的称呼。
自此,从汉代开始册封日本为“倭奴国”。这就是为啥咱们把日本人称为倭寇的原因了。
从汉开始,到了元明时期,日本依然是畏畏缩缩。
甚至到了忽必烈时,曾经试图征服过日本,想将日本变成元朝的一个省。然而天不亡日,就在忽必烈派人去征服日本的时候,一场莫名其妙的飓风,加上水土不服,让浩浩荡荡的元朝舰队居然铩羽而归。
如果当时以忽必烈的作战风格,过去就是一番猛烈的屠城啊,那还有后来的日本屡次侵略中国吗?
所以,人算不如天算。没办法!
由此也可以看出,人命和国运都是一致的。
所以对于时运来说,有句话叫:时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