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是这样啊!”赵瑜点了点头,又问道:“不过其他家的地,这么大一片,总得有几个人来干活罢?除草施肥什么地,都不用做嘛?”
赵瑜一点头,站起身,拍拍张大牛的肩膀:“张兄弟,后会有期!”
“回大当家话。其实共有四头。但两个小的不顶事,所以只带了两头大的出来耕地。要是剩下的四头能早些发下来就好了,光靠两头牛,要耕完三顷地,还是有些难呐。”
农夫忙不迭地爬起。走到赵瑜面前,跪下磕了几个头:“小人见过大当家!”他当然知道。东海上,能被唤作大当家的只有一人。面对赵瑜,他头也不敢稍抬。
张大牛谢过了,诚惶诚恐的坐下。赵瑜便指着附近地田地,问道:“这里应是属于兴洋四村的地儿罢?怎么我看了半天,这片地里就张兄弟你一人?”
“读书是好事。学了两年,能写能算,懂了些道理,日后也不惧被人诓了。若是学得好,考入义学,将来有个出身,光宗耀祖,不比土里刨食要强?!再说了,哪有家有几顷田,还不让小子读书的道理?”赵瑜说得语重心长。
台湾岛上共计八十七个村寨,各村寨地户口在两百到四百户之间。每个寨子都有一个村学,视学生人数多寡,安排下几个义学出身的先生,教授村里的孩子识字和算术,两年学制下来,一般能认识三四百个常用字,和基本的加减乘除。不过村学不是义学,上学都是要交钱的。就像另一个世界,十九世纪开国后日本,虽然学着德国普及教育,但由于没钱实行义务教育,就硬性规定父母们必须让子女入学,同时缴纳学费,如若不从,就会直接关入监狱。而东海也是如此规定,若家中有年满八岁还未入村学的子女——东海的村学也招收女孩子,但更高一层的义学却只收男性——其家中贷款的利率就会加倍收取,三年免赋的政策也会取消,待其子女入学后,才会回复正常,若是不能为子女缴清学费,也一样会照此施行。尽管这种强制性的做法时有怨声,但教化百姓是儒家最主要的理想之一,赵瑜占着大义的名分,推行起来也有足够的借口,根本不俱百姓们反对。
“就四个。俺一个,还有俺浑家和两个小子。本来还想着让两个小子打个下手,但里正和村学的先生都说了,小孩子必须要读书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