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覆盖,密集的人群反成了最佳的杀戮对象。
虽然作为一国之主,就算在全军断粮的情况下,他也照样能够享受到山珍海味,但持国四十余年的交趾明王毕竟可算是明君,当然明白在手下的兵将已经吃不饱的情况下,自己再酒肉不断,这仗可就必败无疑了。
没有人回答他。两岸地渡头早乱作一团。正摆渡在河中的渡船也如没头苍蝇四散乱窜。那些船来势汹汹,绝不是自己人的样子,而且其船高大无比,速度又快,看到这样的巨舟,渡口中的民伕、军卒根本不敢生起抵抗之心。
船速应声稍减。在船底踏着车轮地奴工。终于也可以歇一歇脚了。而船艏船艉两处炮室中——由于车船两侧安置了明轮,故而无法向其他海船一样在舷侧开窗。置放火炮,只能在船头船尾各隔出一个舱室,作为炮室——都舱口亮出了‘准备完毕’的红旗。
使者踌躇片刻,叹了一口气,像是放开了一切:“小人也不瞒大王。我军粮草已尽,断粮也转眼之事。不过我军中仍有千头战象,若是全杀了,也足够我军支撑数月。数月之间,谁也说不清会出什么变乱。想来大王也不会愿意在清化城中被围上数月。如果大王有什么要求,还请明说。若能答应,我家便会答应,若是不能,我家破釜沉舟,也要与贵方周旋到底!”
小宦官领命出帐,很快,一个风尘仆仆的年轻将领快步走了进来。在帐中跪下行礼如仪。
赵瑜站在炮垒中,等火药燃烧后地白烟散尽。指着倒在胸墙前的几百具尸体,问道:“那些人衣甲兵械都算精良。攻来时又冲在最前,可是哪支有名号的队伍?”
李乾德摇头:“可有他策?”
在静得一根针都能听见的营帐中,李乾德问道:“事已至此,众卿可有良策?”
战、走二策被否,摆着交趾人眼前的就只有一条路。一人出列,他没穿甲胄,是个随行的文官:“大王,即不能战,又不能退,还是谈和罢!昔年汉高祖也有白登之围,眼下战局不利,也只能先让一让,日后再做计较。”
杨嗣明轻轻摇头:“禀大王。乂安、茶虏并无多余粮草,今年的贡赋又在一个月前送进清化城中,能带来的加起来也不过三百石,却都带回来了。”
半个时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