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刻钟后,两乘探马出现在前方的高坡上,疾驰而来,大汗淋漓,回报道:“大当家,敌军共有六百至七百人,已在三里外,须臾即至!”
司号兵吹响了号角,号音呜咽。四百人依令站起,长枪踩在脚下,重弩拿在手中,静声待战。
“若敌军队形齐整,旗号严明,要点清兵力自然不难。现下计点不清,想必是敌军队列不肃的缘故。”赵瑜转头问斥候们,“是也不是?”
赵瑜虽一直憧憬着给全军装备上精铁板甲,但衢山缺铁,买来的生铁大半都变成了船只上的铁钉,只有少部分才打造成兵器、盔甲。这也是为什么衢山军多用长枪的原因,大斧虽好,但一支十五斤重的军用战斧,所耗铁料足以打制六七根长枪,如果换成箭头,那更是有几百支。所以衢山军中,也只有队正以上,才有资格配上百炼钢刀。
赵瑜站在停在坡顶的大车上,向远处眺望。不过两里外又是一个高坡,把视线遮住,看不见敌军的踪影。他计算了一下时间,放弃了再前进两里的打算,就算以衢山军的训练水平,要想排好阵势、做好战斗准备,至少也得一刻钟,来不及再向前走了。
前方高坡后,路侧树林上一片惊鸟飞过。一杆青色大纛当先探出坡顶,紧接着,重重敌影出现在衢山军众眼前。
看着两组探马领命走了,赵瑜暗叹,都是没有经验的缘故。衢山上下,海战经验有得是,陈五、赵武都是一流的水军将领,下面的头领哪个不是经验丰富,就是赵瑜本人,放眼大宋,也没几人能比得上他的水战指挥能力。多少仗打下来,用人命换来的经验值早让他们升满级了。但陆战不一样,除去欺负琉球野人的战斗外,衢山上下经历过陆战的只有昌国之战,而且也是守城,对于将要开始的野战,不论是探马还是下面的士卒,除了装备和训练外,从心理到经验,都没做好准备。
列阵完毕,军卒们在命令下,齐齐坐地给神臂弓上弦。经过几年的精心研制,衢山神臂弓的射程、威力,已经与京城弓弩院造的原型相当,力道接近五石,所耗成本也大大下降,也因此在衢山上下几乎是户户皆备。
陈五眼一瞪,便要发作。赵瑜却道:“五哥莫急,计点不清敌军人数也许是好事。”
斥候们脸上一副惊讶、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