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
郑庆每看到一颗石弹落到船上,眼皮就是一跳,脸色铁青,吃了郑凌的心都有。他一把抓过郑凌,厉声质问:“凌哥儿!你不是说两寨中最多只有三百人吗?你看看那几门石砲,能把几十斤的石弹丢出近百丈,不是五稍砲就是七稍砲,每门砲至少要一两百的拽手,你给我算算寨中到底有几人?!”
“灭火!灭火!”马林溪看得坊中火起,目眦欲裂。爬起身,就要向前冲去。周围的人一看,慌忙扑过去,把他拉住。他可是站在丈许高的寨墙上,要是扑跌下去,虽不至死,但他五十岁的人了,少说也得去了半条命。
郑凌回望四周,见士卒们皆是一脸绝望,与他的表情毫无二致。“庆叔,怎么办?”
坐在车中,赵瑜不断回望,他与赵文事先约定,如有敌军从衢山港登岛,便要熄了观音山顶航标烟火,以作警示。不过直到现在,大道边,二十里的路程牌已过,而观音山上烽火仍在燃烧。
郑庆在海上厮杀二十年,早养成了百折不挠的光棍脾气,既然只剩一条路,那还想什么?他一振掌中腰刀,号令全军:“身后即是死地,向前才有生路!孩儿们,随我杀过去!”
赵瑜正坐在马车上。他不是不会骑马,只不过舍不得浪费。寨中的马匹不多,要是骑乘,一匹马才能载一个人,若是用来拉车,挤一挤,两匹马拉的四轮车却能装进一队十人。
陈绣娘看着船坊中的大火,却只担心赵瑜。衢山船坊在建立时就考虑到防火的因素,各个作坊离得甚远,就算走水,也不至于出现火烧连营的场面。虽然贼人放了几把火,最多不过烧去几个作坊,很快就会自己熄灭。没有必要冒险出庄去救,万一救火时遇上回马枪,她手下的这些新兵也多半抵挡不住。
郑庆皱眉无语,他和郑凌都是见过石砲的。不论是泉州城还是兴化军,都有武库和城墙下都有几架石砲。那些石砲皆是用人力扯动砲车前端的绳索,籍此把杠杆远端的砲弹发射出去。其中作为杠杆的砲梢,由单独一根木杆制成的,称为单梢砲,两根并扎就是双梢。再多就是五梢、七梢。梢数越多,代表砲杆越坚韧,能投得石弹就越重,但耗用的人力也就越多。单梢虎蹲砲只需七十人扯索,但七稍重砲据说就要两百五十人拉绳(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