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衢山军的捕奴队向来是用刀枪箭弩说话,谁耐烦学那鸟语。看着下面一个个闭嘴葫芦一般,赵琦不由得想起赵瑜曾给他说过的,给猫带铃铛的故事。堂下的这群人,不正是那群老鼠吗?
赵琦常年处在强势兄长的阴影下,导致他个性有些软弱,但他并不笨,赵瑜常年的教导,让他学会揣摩人心,‘要了解一人说话的真实用意,先得看清他们的屁股坐在那里。’
两个副都头赶着要单挑,下面的队正吓得一拥而上,抱腿的抱腿,抓腰的抓腰,忙把两人扯开。
“我们的兵力不只有一百,而是四百!”赵琦摇头道,“许叔别忘了,寨里还有三百奴工。那些奴工都是精壮,拿得动刀枪,虽比不上常年训练的精兵,却不比那些野人差。而且他们又不是土著,寨子破了后,一样没好下场,由不得他们不卖命!”
注1:宋时,一里合三百六十步,每步五尺。
见下面的人都若无其事的坐下,赵琦心里堵得慌,却不好发作。只得又开口问道:“除了偷袭、守城二策,还有谁有其他提议?”
众人竖耳静听。
对于寨里的混乱,赵琦也是无法。在衢山军中,他虽是二当家,却缺乏足够威望,没有让人认同的实绩,他的地位完全来自死去的老爹和现在的赵瑜。在平时,他还可以借助父兄的声望来发号施令,但大敌当前的现在,就没有几人会认真的听他说话了。
督战队由我自掌,妄言惊军者,杀!动摇军心者,杀!消极怠工者,杀!临阵脱逃者,杀!军法森严,诸位叔伯兄长若是犯事,莫怪赵琦不念旧情!”
一阵冷场。赵琦的话,却是白问,此地孤悬海外,全无退路。不战,不守,还能逃吗?下面的军头们一阵暗笑。
这主意听起来不错,众人也纷纷点头。可是有个问题,“谁会说土语?”赵琦问道。
“我浪港寨当年纵横东海,从未一败!今天我们对付的不过是区区海外野人,也一样不会败!”
议事堂中,寨中各头领已然列坐。赵琦乃寨主,又是寨内驻军的都头,高居主位,其下左右副都,十名队正,在他两侧而坐,两个种植园的主事则陪坐在队尾。
“怎么守?”右副都头陆贾立刻反驳,他是当年偷袭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