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众人一齐应和。“出海喽……”
不过也仅仅姑且容之,若能如愿退去官军,这些人日后肯定要处理掉;若是不得不离开,他也只会带着选定的三百人走,其他人,就留给官军领赏罢!
这两艘船一名‘三国’、一名‘水浒’。这名字起得与船一样怪,赵文赵武皆是不解,但赵瑜却不多加解释,只是把三国号交给赵武,而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了水浒号上。
“二郎!”看到赵瑜赶来,赵文在一艘船上摇手高喊。很快,赵武也在他身边探出头,一见是赵瑜,就一个跟头从船上翻了下来。
亲兵悄步走进厅中,赵瑜不待他说话,一挥手,便命他站在一旁。为了安抚众头领,耽搁了一点时间,这些人不离开,他也不便当众与蔡婧说话。
蔡、陈二女随了亲兵,来到聚义厅的侧门前。两人抬眼观看,只见厅内头领云集,人人披甲持锐,正一个个的躬身上前,接过赵瑜发下的令箭。
蔡婧犹豫了一下,停住了脚,聚义厅大堂乃寨中军议之所,闲杂人等向不得入。蔡婧只是女眷,无寨中职司,没有名分,此时不便入内。陈绣娘虽有个头领的身份,却也只是让亲兵入内回禀,自己并没跟进去,作为外人,她总有分顾忌。
他在衢山西面和南面的外海上派了七条斥候快船,监视着各条海路。最远的前出有五十里,直达岱山岛。只要它们发现敌船,便会燃起船头狼烟,然后由三艘渔船中转,把敌情传回岛上——这是模仿烽火台的做法——由于每艘船的烟号不同,所以很容易判断出敌军的来袭方向和距离,不过船只数量就只能欠奉了。
陈绣娘一愣,尚有时间,怎么东西都不收拾?她一顿足,拉着蔡婧停下来:“现在走了可就不一定再回来了,婧妹你的衣物和书籍都丢下吗?”
当赵瑜带着蔡婧、陈绣娘还有几个亲兵赶到港口的时候,原本停泊在此的大部分船只都已出航而去。抬眼而望,港口外的海面上,点点都是帆影。
“你抄的那些经文呢?不是要烧给蔡二叔的吗,就这么不要了?”她尖声质问。她想不通,为何蔡婧如此洒脱。她其实更想质问赵瑜,衢山岛上的基业为何说丢就丢,竟无半点不舍。
“……众位叔伯兄弟都是寨中老人,想想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