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帝国征服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奇袭(上)(3/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即是在翁山城旧址上重建。

    ‘这鞋子有多少年没穿了?’赵瑜想着,‘五年?还是十年?’

    另一名哨探也跟着上前,道:“小的是向南走。地上的竹签也是一般无二,削得极是尖利。小的还拔了两根,就在这里。”说罢,就从怀中掏出两个竹签,递了上来。

    不过,要是惊动了驻守在县城不远处的三姑寨,昌国巡检司的两百土兵(注3),那就不一样了。大宋定制,‘弓手为县之巡徼,土兵为乡之控扼。’也就是说,弓手管辖范围只限于县城内,骚扰百姓是能手,动刀动枪就不必考虑他们了。而巡检司的土兵平日里却在山野乡村中捕盗剿匪,在昌国,那是连海盗都敢斗上一斗的主。论人数、论战力都不在赵瑜一众之下。所以,此次奇袭务求一击必中,他们并没有与官军缠斗的本钱。

    赵瑜站在镇鳌山顶的烽火台上,俯视着下方的县城。此时正是除夕之夜,城内灯火通明,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在城中响彻。一阵微风吹过,合着硫磺的气息,把守岁的人们的欢声笑语送了上来,浑然不知大难就在眼前。

    大宋两浙路明州昌国县(今舟山市,注1)。

    正说间,门外一阵咕咕嘎嘎声传来,说不清是山鸡还是蛤蟆,但约定好的信号却是夜枭。

    赵瑜满意点头,这哨探说话条理分明,口才便利,‘是个人才。’

    赵瑜微笑地欣赏着自己导演的杰作,‘被养了三个月的小狗从背后咬上一口,也难怪有这种表情。’

    这六具尸首,连同上面被赵瑜亲手干掉的,再加上一脸得色的赵武,一座烽火台的八名定员的确一个不少。当初赵瑜为了把赵武安排到这座烽火台中,花了怕不有百十贯。这笔花销在汴梁也许不算什么,但在这个穷乡僻壤绝对是笔巨款。不过若是没有赵武作内应,夺取烽火台也不会这么容易,赵瑜前些日撒下的铜钱,却也没白花。

    注1:昌国:今舟山市。唐称翁山,宋为昌国,至清时改为定海。宋时隶属两浙路明州。下辖富都(本岛及周围小岛)、安期(六横岛、桃花岛一带)、蓬莱(岱山岛及其东北诸岛一带)、金塘(金塘岛及周围小岛)四乡。

    提着重斧,赵瑜顺着石阶一步步走了下来。新制的多耳麻鞋刺得他的双脚很是难受。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