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伊拉克风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四章 工业基础(3/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若风向不理想,也有延迟至2年之久的。因此,入海者都不得不携带3年口粮。海中情境,令人思乡怀土。船行艰险,多有因海难而死亡者。”

    然而刘明低估了中国方面对歼-8ii战斗机寄予的厚望,这种尚在试飞中的战斗机虽然已经被证明自诞生之日起就已经落后,但它仍然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飞机,它的大航程、大载弹量、相对先进电子火控系统以及强大火力等很多方面是歼六和歼七飞机无法比拟的,因此中国政府对于它的出口转让是非常谨慎的。

    在政治上,刘明在国内还依然缺乏盟友,虽然在南方地区建立了没有名义但实质存在的政权,但在整个伊拉克国内,萨达姆在政治上依然占有绝对的优势,还没有一个社会阶层能坚定的站在刘明一方支持他。虽然在国际问题的处理上刘明比萨达姆运转的更聪明些,但苏联的威胁却始终是刘明心头挥之不去的巨影。

    伊拉克最大的资源自然是石油,它公布的已探明的石油储量高达1160亿桶,位居世界第三。正因为如此,阿布杜尔·阿齐兹建议刘明利用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其合作开发南方的石油资源。不久前与法国道达尔石油和埃尔夫石油合作的瓦塞吉油田就可以算是这种政策的一种体现。如果能进一步开放南部油气资源,引入更多的西方大公司对此进行开发,将极大的促进南方的经济发展。同时阿布杜尔·阿齐兹还提出,尽管开放石油产业会让萨达姆极为不满,但这会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会给刘明带来双重的收益,因为西方列强绝不会坐视自己在伊拉克的巨大利益受到威胁,肯定会在关键时刻支持刘明的南方政权。

    除了将原油生产能力抬高外,有人提出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速石油冶炼和化工企业的建设。原油出口和石油化工产品出口的利润简直无法比较,中间的巨大差距令人难以想像。刘明深以为然,他决定在瓦塞吉、朱海姆和杰赫拉三个油田的中间位置修建一所大规模的化工企业,以其巨大规模来说不如说是一所小城市。这座城市的名字刘明叫做“甘英”(ganyg),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来到伊拉克的中国人的名字。

    还有就是1983年苏联坠毁了一颗核卫星(宇宙1402号)……这和经济也没什么关系吧?计算机在1983年1月被时代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