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标注着13的字样——那是第13装甲师,整个南方军区目前唯一的机动力量,预备队中唯一的一个装甲师。一旦投入进攻,刘明相信它可以立刻遏制伊朗人的进攻势头。但遏制以后呢?难道放任战争打成消耗战,让伊朗人雄厚的人力和物力资本来消耗干净南方军区的潜力?
刘明的眉头紧缩,一动不动的矗立在作战地图前,判断着当前的形势。作为一个只指挥过特种作战的军官,一下将如此大的局面交给他来运转,的确让他殚精竭虑,忧心如焚。
他转过身,对着身后的随身参谋大声说:“立刻让欧义莱尔参谋长和沙维尔中校到我这里来!”不一会儿,欧义莱尔和沙维尔出现在了刘明的面前。沙维尔此时已经被刘明任命为南方军区唯一一支特种作战部队——第26突击大队的队长。
在此危机时刻,巴赫尔将军身边的参谋军官主动请缨,前去联络53步兵团撤退/但他在乘装甲车前往53团阵地的路上遭到了空袭,壮烈牺牲。这名军官是第九人民师的旧部,曾追随刘明参加了苏桑吉尔德之战并参加了出国考察团,本有机会留在法国深造,但听说伊朗人进攻巴士拉时,他坚决追随刘明回到了祖国,并将自己的热血洒在了巴士拉的大地上。
“都怎么样?说!”刘明眉头一皱,厉声说道。
但面对三倍于己方,来势汹汹的敌人,仅靠热情和勇气是绝对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实力,足够强大的实力。有了它,才能够守住巴士拉,消灭敌人。但援军从哪里来呢?在回巴士拉指挥部的路上,刘明苦苦的思索着。
防御带有消极目的,但却是强而有力的作战形式。——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所以第13装甲师觉不能动用,它是刘明最后时刻反攻的杀手锏,它必须在敌人疲惫无力时如雷霆电闪般给予致命一击。它的角色是封喉的暗箭而不是以硬碰硬的铁锤。防御必须是有活力的防御,而不是被动的死守。
“目前只有第13装甲师在待命出击。总统阁下许诺我们的两个装甲师都……”欧义莱尔欲言又止。
“装甲部队和我要的防空武器呢?”刘明看着吉普车外黑烟滚滚的前线,沉声问道。此时前线方向的炮声越来越密集,低沉的爆炸声远远传来,空气中不断传过嗡嗡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