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伊拉克风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二章 斡旋(3/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他需要尽快解决贝鲁特问题,重新调整自己的部署。

    7月3日当天,人质便乘坐法国政府派来的专机返回法国,法国总理彼埃尔·莫鲁瓦亲自到巴黎西郊的尚塞拉军用机场迎接。消息传开,这一事件立刻被奉为和平解决人质问题的样板,世界舆论对法国政府赞誉有加。而与此同时,美国国内要求和平解决人质问题的呼声也在高涨。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伊朗不但拒绝了伊拉克方面的谈判条件,反而开出了高达1500亿美元的巨额战争赔偿。这数字相当于伊拉克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数倍,伊拉克自然不会答应。

    “一个代理人——”里根用手撑着下巴,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看在美元和alf的号召力上,这些中小组织都愿意和刘明交换人质。刘明又换回了16名人质,让他有些郁闷的是,仅仅16名人质中,竟然还被人掺了假货——一个意大利人。不过法国在中东的人质已经基本被换了出来,算是圆满完成任务。

    只是刘明没有想到,他关于日韩人质的广告词却不幸流传开来。从此之后,日韩国民成为中东激进组织人质战中的首选。不管何种性质的人质绑架事件,激进组织都喜欢捎带着绑架几个日韩人质,以增加经济收入,创收开源!

    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宗教深刻的影响了国家政治。面对战争初期伊拉克的进攻,伊朗的什叶派宗教领袖们借助抵抗入侵的口号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狂热宗教情绪,大大扩大了手中的权力。他们尝到甜头后迫切希望能更进一步掌握国家政权,因此希望战争继续打下去。但“抵抗入侵”的口号随着伊拉克的撤军已经不复存在了,因此什叶派教长霍梅尼便对外宣称将展开“圣战”,目标是先攻下伊拉克境内什叶派的两大圣地卡尔巴拉和纳杰夫,最后由伊朗人占领耶路撒冷,统治中东。他的目的是借战争的扩大化攫取国家权力,同时向中东“输出革命”,使得整个中东都成为一个被教会统治的巨大的神权“国家”。

    贝克静静的站在一边,没有继续说话。以他多年和里根相处的经验来看,他知道自己的话已经打动了总统。

    从呼喊的深渊中,从一切憎恨的深渊中,我要向您高歌,神圣的和平!——罗曼·罗兰《神圣的祭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