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苏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起义(2/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辽朝。

    玛古苏的退兵,也将攻击上京的白鞑蒙根图拉克部的侧翼暴露了出来。

    这下蒙根图拉克就面临着辽国上京方面守军和耶律洪基亲军的两路夹击,胜利的天平,开始逐渐向辽国倾斜。

    然而今年天时不顺,二月开始,北方遍地霖雨,无论辽国还是鞑靼诸部,军事都暂时陷入停顿状态。

    就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处于辽朝腹地,负责辽阳铁冶的头下军州渤海人奴隶,发生了声势浩大的起义,还一度占领了东京辽阳府!

    ……

    渤海人,是粟末靺鞨和高句丽遗民,“长于冶炼,骁勇出他国有”。

    自辽天赞四年阿保机破渤海国起,这个族群反抗辽国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平息过。

    阿保机班师途中死于扶余,渤海王弟趁太子丹东王耶律倍护柩回临潢府之机,领兵马攻围扶余城,吹响了反抗的号角。

    之后辽太平九年,大祚荣裔孙大延琳,利用提举辽东京舍利军详稳司的职务之便,掌握渤海军权,趁辽东京户部使,韩德枢之孙韩绍勋在东京横征暴敛,“民怨思乱”之机,杀了韩绍勋等人,起兵造反。

    两次起义都持续了年余才被扑灭。

    之后因辽对渤海遗民行重税之法,原渤海定理府和安边府的百姓又在当地望族烈万华和乌玄明的带领下,武装割据,建立定安国,时间长达二十多年。

    其后又陆续出现了几个类似的割据势力如乌舍国、燕颇国。

    辽国辽阳水利工程开通之后,辽阳地区的民族矛盾曾经一度变得缓和,结果铁厂的兴建让矿料备料成为急迫事宜,一直就在为辽人供铁的渤海人,再次成了东京府的压迫对象。

    鞑靼人造反之后,耶律洪基要求辽阳府备料生产两不误,东京留守萧保先只有将压力转嫁到矿工身上,加上粮贵,又要首先照顾军需,矿工们加班还减粮,摧残更加严重。

    最后的一根稻草,来自于农事。

    去年辽国大旱,今年开春以来,辽东却又淫雨不绝,王经移文枢密院,要求大规模调发辽河两岸壮丁,维护堤防,保住粮食基地的正常运转。

    官府催促紧迫,民间苦不堪言。

    因为役丁缺乏,官府只得再次伸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