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渐渐吹到了汴京城。
其实做法非常简单,主要是考验火候。
炸完虾片的油加入六成红糖,慢慢熬成糖油。
等红糖烧化,漂浮在油面上之后,给柴火盖上灶灰。
等油温稍微降下来,红糖沉入油底,依次放入孩子们搓好的米粉丸子,拨开一点灶灰,微火慢炸。
刚开始米团会沉下去,受热之后会慢慢膨胀变大,很快又浮起来。
这时候就要轻轻拨弄,如果有粘连,还要用筷子轻轻将它们分开,并将筷子在锅里划动,使其翻滚,均匀受热。
待米团外壳稍有点硬度,就可以上勺子来回推动了。
待到米团颜色慢慢变深时,再次拨开炉灰,转成中火,让部分糖浆浮起。
不停翻动,直到所有米团上色均匀,外壳较硬,外壳变成糖浆色时,就可以捞出后放入簸箕里,趁热撒入熟白芝麻转匀,就可以串竹签了。
糖油果子表皮一层薄脆,里面却又绵软,看着大,其实是空心的,油而不腻,还有一股特殊的焦糖味,味道自然是不用说。
不一会儿,阖村的娃子们都跑了过来,围着大锅不肯离开,全都等着探花小巫发“甜串儿”。
那边指导杀猪的老人们,见到此等热闹的情形,就不禁笑骂:“要读书的时候能有这劲头,怕不都得上金殿,见官家!”
和蜀中一样,杀完猪,广南东路的老乡们也要做腊肉和香肠。
广南东路现在种甘蔗的多,漏勺早就发现这里的人喜欢甜鲜口。
和蜀中冬日晾干再烟熏的做法不同,这里温度高,要防止腊肉香肠变质,得用火直接烤到水分去除。
这次漏勺给他们带了调料过来,有上等的曲酒、砂糖、酱油。
根据父亲扶持周大家腊猪腿的经验,不要怕调料贵,只要味道好,有人买,可以把调料钱算到买家头上。
再说了,这些东西的价格,还比不了茶坑人自己种出来的胡椒。
有些胡椒品相不太好,但是新鲜,味道也很足,漏勺准备想点办法让乡亲们用掉。
广南东路的腊肉香肠,所用的辅料,远比父亲配置的蜀中腊肉香肠香料简单得多。
漏勺已经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