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头却养了一只会咬主人的豺狼!桃夭院的事一向都是内部消化,从来没往外传过,所以小逸和我都拿这里当自己的家,可小逸认的干弟弟倒把她夜里噩梦中大叫的事讲出去,就算没造成什么恶果,这件事本身也太叫人心寒了。所以说,那个行脚僧就把孙湄娘那货给化走了?讨走当媳妇了?”
何当归又释疑说:“你难道不记得了,当今万岁爷的老本行也是‘走方僧’‘乞丐天子’,因此如今就有一个不成文的俗例,在大明朝,走方僧敲哪一家的门,若是第一次上门,则那户人家定要接待一番,吃饭管饱;若是那僧人头一回开口化个东西,而东西又不太贵重,则那户人家就应该将东西舍给他,以示对当今圣上的尊重。”
“悄悄话?”何当归奇道,“那是什么病,我却不曾听过。”看芡实的表情很认真诚恳,并不像是随口扯谎。
“当然信了。”芡实倒奇怪小姐怎么这么问,莫非她其实也没住风家?顿一顿又说道,“老太太又说让人去风家领你回来,那名风家管事却说,小姐你跟风小姐多喝了两杯,不胜酒力不说,还染了点风寒。看了大夫说,若不挪动地方,两日里就好;若急着赶回来吹了大风,只怕要好些日子才能好呢。老太太听了这话,只得暂时作罢,还让风家管事去药庐取了些丸药带去给你吃。婢子所知就这么多了,蝉衣可能还从石榴那儿听了些什么,小姐你要不要将她叫来问问?”
“他现在干嘛呢?”何当归问。
何当归纠正她的常识性错误:“大明朝有走方僧的俗例,他们除了化斋、化缘,还化人和渡人出家,男女不限,男的当和尚或居士,女的当尼姑或家尼,不想剃头的也可带发出家。一旦出了家,在家时做过的坏事都能一笔勾销,前事不计,这个也是俗例。”说到这里,她俯视芡实,紧声喝道,“事到如今还不从实道来!难道是我平时太好性儿了,所以现在你们什么话都含一半、吐一半了么!”
芡实点头:“老太太原本不打算放过孙氏,可小厮引进来的那个老和尚,一看上去就很有修为的得道高僧模样,并且一张口就说了番大道理,那些话奴婢也背不出来,总之到了最后,老和尚就将孙氏领走了。还有啊,老太太相中了那和尚,觉得他说话口齿清晰,还精准讲出了罗家今日发生的几件事,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