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姐儿的二舅母,怎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老祖宗,您真的错怪媳妇了!”孙氏满面委屈,两行热泪从脸颊上滚落,“媳妇蒙老祖宗信任,十年来执掌中馈,跟她一个晚辈能有什么仇?至于她母亲川芎,昔日我与她同年进书院念书,又同年出嫁,我们是多年的闺中密友,哪儿来的隔夜仇?我完全是为咱们罗家全家人考虑,川芎的女儿真的是个不祥人!”
老太太叹口气,说:“湄姐儿,老身觉得你新丧了弟弟,本不想深责你,可这个事儿你也办得太不稳妥了。昨日,高大山家的从道观回来就已经来禀报过一回了,说逸姐儿不回家来是有原因的。一则,她上次没把逸姐儿的话复述清楚,逸姐儿早就说过要住到本月十七再回家,所以她不是临时任性不上轿,而是提前告过假的。二则,逸姐儿是闺阁幼|女,她不忘女子的金科玉律——《千金条律》中‘乘车轿马,须记得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因此她先遣人去瞧过来接的轿子。当她得知那轿子不是罗家的常轿,且轿子旁还站着几个粗鲁男人的时候,为了避嫌,她不敢走出道观,只好另外托人去传话,这才让丁熔家的多等了一会儿。”
门帘一鼓,一个年约五十的白瘦妇人走进来,福礼道:“老祖宗晨安,给二太太、大少爷请安。”
老太太乐呵呵地让甘草端上一个锦杌给他坐了,说:“是你二婶子让人去唤你来的,说你母亲犯了头风不能出门,你媳妇又抽不开身,刚巧她碰见过你知道你今天闲着,所以让你过来代表你们长房的人。神秘兮兮的说有事情要宣布,连我也被蒙在鼓里了。不过,几日看不见你过来,我倒是真的想看看你了——哎呦,前哥儿!快过来让我看看,你脖子上怎么贴着一块膏药,这是怎么了!”
孙氏摇头推开灯草,坚决地说:“老祖宗,为了咱们罗家全家人的安危着想,有一件事我不能不说!”
老太太见罗白前不答话,以为罗白前根本没说过什么“外因内因”的话,可又不想得罪当家的孙氏,所以急得冒汗。于是,老太太愤然道:“够了,湄姐儿,别再把前哥儿也拖下水了!说来说去,你还是不能宽容地对待逸姐儿,我来问你,要是有个相士说琼姐儿和芍姐儿命硬克亲,你舍得把她们送人吗?”
孙氏摇摇头:“媳妇不是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