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一〕
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爲卜林塘幽〔二〕。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銷客愁〔三〕。無數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沉浮〔四〕。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入小舟〔五〕。
〔一〕此詩亦上元元年春所作。是時卜居草堂,幽閒自得。詩題取自屈原《卜居》。
〔二〕浣花溪:《大清一統志》:“四川成都府:浣花溪在成都縣西五里。《方輿勝覽》:一名百花潭。”主人:未詳何人。趙次公云:“或地主或所館置之人。”卜:選擇。
〔三〕出郭:堂在城外。塵事:應酬俗務。陶淵明《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閒居三十載,遂與塵事冥。”澄江:指錦江。趙次公云:“公之居在浣花溪水西岸江流曲處。”
〔四〕鸂鶒(xi ch≈igrave;):水鳥名。形體似鴛鴦而稍大,羽毛五彩而呈紫色,又名紫鴛鴦。齊上下、對沉浮:形容蟲鳥閒適之狀。
〔五〕東行萬里:指遠去吴會。《元和郡縣志》:“劍南道成都府:萬里橋架大江水,在縣南八里。蜀使費褘聘吴,諸葛亮祖之。褘嘆曰:萬里之路,始於此。橋因以爲名。”乘興:用《世說新語》王子猷雪夜泛舟訪戴安道故事,王子猷至門而不入,“人問其故,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因事在山陰剡溪,故下句有“山陰”云云。入,一本作“上”。黄生云:“此故爲放言以豁其胸次,非真欲遠行也。”
蜀相〔一〕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二〕。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黄鸝空好音〔三〕。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四〕。出師未捷身先死〔五〕,長使英雄淚滿襟。
〔一〕上元元年春在成都遊武侯祠時所作。蜀相:即諸葛亮。建安二十六年,劉備在蜀即帝位,册諸葛亮爲丞相。
〔二〕丞相祠:即武侯祠。在今成都市南門外,與劉備合廟而祀。《大清一統志》:“四川成都府:《方輿勝覽》:武侯廟在府城西北二里。武侯初亡,百姓遇朔節,各私祭於道中,李雄始爲廟於少城内。”所記兩地,均與現址不符。錦官城:成都以産錦著名,古代曾在此設官專理其事。《華陽國志·蜀志》:“蜀郡西城,故錦官也。錦江,織錦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