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其欢,庄足以成礼而已矣。
吾闻受人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
庄子曰:刻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
荀子曰: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
战国策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韩诗外传曰:无内疏而外亲,无身不善而怨他人,无患已至而后呼天。
张霸曰: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已,直为受之。
崔骃与窦宪书曰:交浅而言深者,愚也;在贱而望贵者,惑也;未信而纳忠者,谤也。皆所不宜。
陆逊谓诸葛恪曰: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则扶持之。今观君气陵其上,意本乎下,非安德之基也。
胡端敏曰:信而未孚者,多言也;正而未谅者,多戏也。周而若比者,好称人之善也;恕而若刻者,多发人之奸也。过有甚于此者,轻浅粗率也。
程子曰:君子于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不当于无过中求有过。
责善在诚有余而言不足,则于人有益,而于我无辱。
邵康节曰:善人固当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黄山谷曰: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司马温公我箴曰:诚实以启人之信我,乐易以使人之亲我,虚已以听人之教我,恭己以取人之敬我;自检以杜人之议我,自反以免人之罪我,容忍以受人之欺我,勤俭以补人之侵我,量力以济人之求我,尽心以报人之任我。
袁君载曰:处已接物,常怀慢心、伪心、妒心、疑心者,皆自取轻辱于人,君子不为也。
大抵忿怒之余,最不可指人隐讳之事,而暴其祖父之恶。前辈有言:戒酒后语,忌食时嗔,忍难忍事,顺自强人。
吕氏曰:听人说话,或有不中节者,亦无都不答应之理。许鲁斋曰:以众人望人,则皆可;以圣贤望人,则无完人矣。
教人使人,必先使有耻,又须养护其知耻之心,督责之使有所畏,荣耀之使有所慕,皆可以为教。
凡在朋侪中,切戒自满,满则无所容。人不我告,不能曰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