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昶曰:人或毁已,当退而求之。身已有可毁,彼言当矣;无可毁,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报焉?自是平情之论,闻毁而怒者,宜味此言。
卫洗马曰: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南文子曰: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赏以无功,异日必有。挟制我处,礼出无力,异日必有要求我处。
王文正曰:为人不当收恩避怨。
尹师鲁曰:恩欲归已,怨将谁归?
邵康节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
君子与小人处,为小人侵凌,则必恐惧修省,动心忍性以预防之。如此不但可以全身,且益以进道。
朱晦庵曰:朋友之交,责善所以尽我诚,取善所以益我德。
赵忠肃曰:自古欲去小人者,急之则党合而祸大,缓之则彼将自挤此卓识也。抑又思去小人者,急则生变挤,缓则或恐难图,亦审其势何如耳。且几事,不密则害成。去小人尤宜慎密。
李文定曰:人不必待仕宦有职事,才为功业,但随力到处,有以及物,即功业也。仁者立达,圣人安怀,皆是此意。
吴明卿日:韩魏公说到小人忘恩负义欲倾已处,词气和平,如道寻常事。
陈龙川曰:已。无他,心,而防人之疑是。自信不笃也。深论。
子犹曰:理外之事,亦当以理外置之。语最直捷。
夏忠靖曰:某幼时有犯,未尝不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自熟。薛文清曰:觉人诈不形于言,乃有余味。不形于言,则诈或自息。
待下谦和而无节,反纳其侮,所谓重巽,吝也。惟和而庄,则人自爱而畏。
君子。以庄敬自持,则小人自不能近。
小人有功,当优之以赏,不可假之以柄。远虑。
在古人后,议古人事易;处古人地,为古人事难。
吕叔简曰:临事肯替别人想,是第一学问;为人辨冤白谤,是第一天理。
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之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称人之善,使人喜而益勉于善,则人之善皆我善矣。称人之恶,使八怒而益张其恶。则人之恶即我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