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辽东湾撒网招匠人 论观点小哥针时弊(5/14)
大少很肯定的点头:“肯定会,早则一两年,晚则三四年。必然会来,咱们费了老劲建的炼铁炉,万一被他们砸了真的可惜了。
而且我们还需要炼铁后产生的炉渣来铺路。在这里炼铁我们没法把炉渣也运走。走吧,咱们去看看码头修建的怎样了,还有那座钢化工坊也看看。”
刘大贵带着几人来到码头前的场地,这场地早已经平整完毕,地面夯得很实在,在场地的西边有一处小厂房,里面的一座馒头窟早就建好,只等冬季来临时使用。
刘大贵站在馒头窑前问:“少爷,在这里钢化的琉璃真的比在山东钢化的好吗?这是何道理?”
“这里的道理深了,钢化琉璃就是要有巨大的温暖差。咱们山东到冬季最冷也就零下一二十度的样子,可这里不同,这里冬季能到零下四五十度,就这二三十度的温差,就能让琉璃板的硬度差强上好几个硬度值。”
虽然刘大贵也听不懂是啥意思,但不影响他的理解,就是在这里加工的钢化琉璃比山东加工的更好。
走出琉璃工坊,在码头上视察了码头建设的进度,刘大贵介绍说这码头的主体建设基本完成,现在正在清理航道,估计到八月底能全部完工,等清理完成后五千料的大海船都进得来。
离开庄园回到铁山镇的第三天,李掌柜才交接完成毛大帅私人铁矿的代理手续。这让程风彻底放下心来,只让李掌柜安排那些铁矿上的工人全部停止炼铁,集中所有人手开采矿石。
七月底,出去招人的船只陆陆续续的返回汇报,各大小头领各显神通,招来各种匠人四百多户,能写会算的九十二户,一百八十二人。
其中还有四十一位童生,十六位秀才,能写会算的女子,七十位,干过掌柜账房的五十五人。
这些工匠中人数最多的是泥瓦匠,其次是木匠与石匠。较少的是铜匠与皮匠。还十九户铁匠,这年头能有铁匠没被边军抓了劳役,也算是运气比较好的了。
最让大少感兴趣是这些工匠中竟然有两户是做水晶镜的匠人,这让大少有些庆幸自己运气好。有这两户匠人,自己望远镜的性能又上了一层楼。
更让大少直呼老天爷保佑的是,还有五家是玩玉石雕刻的高档匠人,大少爷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