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8章 辽东湾撒网招匠人 论观点小哥针时弊(3/1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再加上这时候的炼铁厂都是采矿炼铁一条龙,全是一群人在干。所以往往要五六天才能炼那么一炉。

    看着练一天能得几百斤铁,实际上一个月下来能有个几千斤就不错了。

    根据明朝崇祯年间的记载,整个北京地区包括唐山,遵化,迁西,迁安等地,一年的铁产量才七十万斤。

    崇祯十二年时,因为战争需要大量的铁,官府增加了铁的生产力度。

    可就算是在战争的刺激下,铁产量大大增加,南方最大的官办铁厂,唐王山铁场,五六千人的大铁厂,差一点把鄂州方圆数百里的树都烧光,一天的铁产量也才三千六百斤,最高峰时也就六千斤,这都能被记载在史书里大吹特吹。

    一想起这些让人伤心的数据,大少爷就释然了。那毛文龙私开铁矿,又怕别人弹劾他图谋不轨。本来就不敢大张旗鼓,一年能有三万斤生铁,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大少清了下内存,摇摇头说道:“你们也别建什么炼铁炉了,我们不在这里炼铁,你们只管上人手,把铁矿挖出来运到码头去就行了。不用炼铁,只管挖矿,一天能挖多少矿石?”

    几个老头听说不在这里炼铁,只需要挖矿,眼睛里的亮光变得灰暗了下来,觉得自己应该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了。

    一老头说道:“小东家,咱们这里面不像东边的山势比较缓,咱们这边的山比较陡峭,不合适大面积的露天开采 如果盲目的增加人手挖掘,小老儿担心山体会坍塌。”

    大少指着不远处的大洞小眼问:“你们是准备在这个位置开采吗?”

    几个老头点头:“是的小东家,这个位置相对地势要缓一些,开采起来也容易一点。”

    大少抬头,指着山顶问:“这铁山从头到脚全是铁矿,咱们为什么不从山顶上往下开采,一层一层的往下挖,越挖越矮,那也就不会坍塌了。”

    几个老头听大少这么一说,有些面面相觑,金老头无奈,只得解释:“小东家,咱们不能从山头往下开,这样会影响到东边毛大帅的铁场,毛大帅肯定不会同意的,这恼了毛大帅,咱们估计都要吃瓜落。”

    听几个老头子说是怕毛大帅反对,程风笑了:“几位爷爷不用担心,东边的矿场我跟毛大帅都是谈好了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