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6章 民意监察与追责(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监察的官员,以后可以进入行政体系,甚至成为宰相。

    既然如此,那他在监察的时候,怎么敢把行政官员上下得罪一遍呢?

    所以他最好的方式就是走监察的流程,做该做的样子,最后找几个不痛不痒的来背锅。

    这就是古代这套成熟体制下,最大的漏洞。

    靠官员监察官员,当然可行。

    但如果只靠官员监察官员,那肯定不行。

    只靠官员监察官员,会漏掉监察最关键的一步:追责。

    李倓的这套民意调查机制,是在监察中加入了一个新的群体,这个群体不属于官僚,而是那些没有社会地位和资源的广大民众。

    等同于给了民众一部分监察权,进一步演化成一定的人事左右权。

    既然权力只对来源负责,那在这套新的机制下,官员的权力不仅仅来源于上面,还被民意所影响,他们自然必须对上和下都负责。

    好了,这就是这些官员想掀桌子的主要原因。

    我对上负责没问题,毕竟把上面安排好了,我以后可以高升。

    但你要我对下面那些贱民负责?

    拿我当什么了!

    而且这个机制最让一些官员暴走的是,它的追责能力非常强。

    它的追责能力为什么比过去的官员监察官员强?

    过去的官员监察官员,信息是从监察御史这里传输到京师,监察御史只有一个人或者几个人。

    这样的信息传递,很容易被中间别有用心的人润色。

    信息都变了,京师如何做出正确的处理呢?

    到时候朝堂上一群人和稀泥。

    如何追责?

    可现在不同,信息取样广泛,且粗暴简单。

    例如王铸这件事,甩锅给县令,却因为信息来源过广,他自己已经无法脱离责任。

    至于之前这些刺史,以及京官们说制度不合理,只不过是推卸责任最后的垂死挣扎。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更加完善且具备威慑力的监察体系,一定具备以下几点:

    一、多方参与提供信息,这里的多方一定是不同群体。

    二、信息取样要广泛,广泛具备普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