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0章 越是反对,越要去做!(3/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不付出吧?”

    “是。”

    “你明日一大早,去御史台拿人,明日朝政。”

    “是。”

    元载走之后,李倓开始给郭子仪写回信,他答应了郭子仪撤兵的请求,同时对于河北新的防线给出了一些意见。

    在李倓看来,史思明集团内部出现了明显裂痕,从政治的角度,叛军已经被削弱了许多。

    但是,李倓依然多次叮嘱郭子仪不可贪功冒进,必须坚持之前稳扎稳打的战略。

    这也是有原因的。

    大唐现在要对付的不仅仅是叛军,陇右战线、西域的敌人,甚至漠北的回纥也可能随时倒戈。

    更要命的是,内部的改革才刚推行了一年,鲜于仲通在益州试点的官吏改制,几乎是触动了一半官员的神经。

    鲜于仲通被打这件事,就说明了一切。

    要知道,大唐不是大明。

    大唐的官员是要脸的,大唐的官员是很傲娇的。

    他们一般不会动手打人,除非忍不住了。

    益州新政,等于官员的考核一半的权重给了民间。

    这意味着,一个刺史的政绩再漂亮,也可能被罢免。

    例如魏州刺史王铸,魏州的两税法推行其实是非常不错的,王铸一边不厌其烦地上书陈述两税法之弊端,一边又很好地在执行着这个新政。

    这种官员,乍一看,简直是有宰相之才。

    我不赞同,但我执行。

    恩怨分明啊!

    可再一看他的民意调查,好家伙,一塌糊涂。

    为什么?

    有两点:

    一是在收税的时候,太过粗暴简单,完全是方便了自己完成朝廷的任务,老百姓那是全力配合他,不配合的都得找帽子戴上。

    二是私下扶持了大量的商人,虽然魏州今年的渡口新政非常出色,可代价却是官商勾结之后,燃烧普通人的血肉,堆出来的政绩。

    从王铸身上,其实也看出了李倓一定要支持这个民意新政的原因。

    因为它真的可以威慑到官员,对于手段狠辣的官员,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

    但同时,这个政策也引起了一大片反对的声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