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4章 大唐商业版图(2/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论他们背后是谁,他们的初心是什么,他们参与了大唐第一次招商大会,亲耳聆听了圣人对未来商业的规划和态度。

    他们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的绝大部分人。

    秋阳洒进阁楼里。

    秉承着大唐建筑的大气磅礴,这座阁楼内部非常宽阔,两边已经摆好了坐席。

    坐席前也摆好了案,案上的不是酒,而是茶,还有一些糕点。

    李倓坐在主座,李俶坐在他旁边,另一边则是李泌。

    “魏王。”

    “臣在。”

    “你来主持。”

    “是。”

    李俶清了清嗓子,说道:“这是大唐商务部第一个商会,诸位能来到这里,一是家世不凡,二是手中钱财甚巨,三是你们都知道,这一次关乎到大唐未来几年的造船、运输,其中涵盖了粮食买卖、布帛买卖、纸张买卖、所涵盖内容之广泛,诸位应该十分清楚。”

    众人皆沉默不言。

    李俶继续说道:“诸位请看地图。”

    众人目光落到地图上。

    “这里是长江,长江上最富裕的几个地方,常州、扬州、荆州,其中扬州和常州隔江相望,这里人丁兴盛,商业繁荣。”

    李俶又指着淮南道所在的位置。

    淮南道就是淮河到长江的中间这一片,这里有大量河流从淮水分出来,灌溉各州。

    与此同时,还有长江的几个分流。

    例如濡须口,这是三国时期兵家必争之地,濡须口进入濡须河抵达巢湖,再进入肥水,一路连通到淮河之畔的寿春。

    一旦进入淮水,就有无数条分支北上,进入河南道,也就是中原地带,然后抵达长江。

    当然,在大唐,走的更多的是运河,从苏杭直接北上到洛阳。

    这进一步说明了东南与中原道路之顺畅。

    “朝廷在扬州设立了造船厂,当然,主要还是萧恒萧郎君一手主持,目的是为了在这些河道上提供更多的船只,加快商品的流通。”

    “尤其是现在的河北,河北到目前为止,依然缺少物资,粮食、布匹、铁、铜、盐、木材,全部都要。”

    李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