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9章 史思明这兵难撤(1/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往往机会都伴随着风险。

    机会越大,风险越大。

    清河斩首行动,如果史思明赢了,那大唐基本上崩了一半。

    如果史思明再果断一点,直接提兵抵达潼关,那天下将一分为二。

    甚至长安会在慌乱的情况下,请李亨复位。

    李亨复位的第一件事,到底是先清洗,还是先逃跑呢?

    总之,天圣元年的清河之战,是关键一战。

    它决定了大唐的未来。

    无数人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但更多人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得以幸存。

    脆弱的河北各州,在这场狂风巨浪下,坚持下来。

    自李倓登基以来,短短半年时间,开始致力于从江东、淮南、河南、洛阳等地构建起一套规模化的物资调度体系。

    这套调度体系的物资起始点在江东,也就是以扬州为中心,辐射到江东、淮南等地,以商业制度和官僚体系相互结合,从南方调集大量物资进入河北。

    作为对河北防线的后勤支撑。

    清河之战,不仅仅保住了河北防线,更保住了这套刚起步的后勤体系。

    如果这套后勤体系被破坏,会是什么后果呢?

    历史将回归历史。

    也就是说,叛军将在未来的时间,控制河朔三镇,与大唐分庭抗礼一百多年。

    最终,大唐将在多处混乱中解体、死亡。

    河北虽说是一马平川,但战略纵深大,物资和人口丰富。

    想要彻底平息这场叛乱,不仅仅是武力上的胜负,更是政治和经济上的重新勾连。

    清河之战的胜利,就为接下来的这套后勤体系的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李倓并不指望靠这一战,就彻底摆平叛乱。

    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如此轻松,历史上就不会出现后来的河朔三镇,也不会有节度使轮流换的各种骚操作了。

    接下来,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不是对叛军的战争。

    目前河北唐军已经不具备再与叛军持续打大规模战争的实力。

    接下来更多的是内部的整顿,以稳定西部战局和东部后勤体系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