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7章 长安和潼关的博弈(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这个问题就牵涉到到底何为忠君呢?

    皇帝如果被奸臣误导了,做出一些不利于社稷的决策,让臣子来执行,臣子要执行吗?

    是执行,还是帮皇帝纠正过来?

    这个问题,在中国历史上,争论了数千年。

    无数忠臣良将都在这个问题上踩过坑,不知道如何选择。

    眼前的高仙芝和封常清,在正史上,选择了按照皇帝的命令来执行,最后被斩首。

    高仙芝和封常清没有立刻回答李倓的问题。

    李倓也没有逼着他们表态。

    等高仙芝离开之后,李倓问武意:“消息送出去了么?”

    武意说道:“早两天前我刚进潼关城就安排人送出去了,现在应该已经到达潼关。”

    “好。”

    “郎君,长安真的会信吗?”

    “会啊,怎么不会。”

    “但长安距离潼关并不远,只需要派人核实即可,而且高仙芝必然也早已派人回去送捷报,现在朝廷接到的应该是潼关的捷报。”

    “你知道现在最害怕的人是谁吗?”李倓问道。

    “是谁呢?”

    “杨国忠。”

    “杨国忠?”

    “安禄山起兵造反是以诛杀他为理由,蛊惑全军,如果长安能杀掉杨国忠,至少叛军内部会快速出现分歧,影响叛军人心。”

    武意这才反应过来,说道:“有道理啊!那长安为何不杀掉杨国忠?”

    “因为圣人不想杀。”

    “圣人为何不想杀?”

    “因为杨国忠是贵妃的兄长,杨国忠又是宰相,绝对支持圣人,现在安禄山谋反,圣人的威望大损,朝堂上下早有人提出传位太子,太子党在此时已经抬头。”

    李倓平静地说着。

    “往日,太子党被打压得抬不起头,没有人敢为太子出头,现在不同了。”

    现在确实不同了,正史上,为什么有马嵬驿之变?

    其实在安禄山举兵造反的那一刻,李隆基的威望就已经大损。

    安禄山南下中原,朝廷就已经有人提出传位太子。

    包括李隆基自己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他还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