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3章 李倓:没有可以抢嘛!(3/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不愧是《三字经》里记载的神童啊!

    这种二十一世纪的经济现象,刘晏立刻就能反应过来,并且快速做出精准的陈述。

    并非说古代没有这种现象,只是古人很少去系统性总结经济规律。

    古代人类社会有一条经济铁律:更好的产品问世之初,即将市场化的时候,最先享用的一定是有权和有钱的上层人,这与产品的价格无关。

    权力和信息能够先一步吸纳这种新的产品。

    等到这一个阶层的人得到满足之后,这种产品还会流入中间层,再流入底层,价格回归到平民能接受的价格。

    如果这种产品的成本天然无法满足平民,那么一定会有人制造出更低成本的类似产品来占领广大平民市场。

    所以,武二郎担忧的事情,在这个阶段本身就不成立。

    无论精盐卖多少钱,第一批享受的一定是各地的上层阶级。

    这是一个残酷又无奈的现实。

    刘晏突然又说道:“我们现在没有任何盐池,也没有熟练的工匠,需要从头开始做,如果我们有一批现成的产业就好了,可以立刻转化成制作精盐。”

    这话说完之后,刘晏自己现实愣了一下,还不等他开口,武二郎说道:“那周别才若是愿意帮我们,倒是能成。”

    “可惜他不愿意。”刘晏摇了摇头,叹息道。

    李倓却是笑而不语,不愿意没关系,不愿意就抢过来!

    数日之后,李倓收到了颜真卿的信。

    颜真卿和王忠嗣从江夏回了扬州。

    又过了数日,王忠嗣神不知鬼不觉从扬州带了三千兵马,往苏州赶。

    正月二十九日,周家。

    “建宁郡王这些日就待在刺史衙门,哪里都没有去。”

    说话的是周别才的幕僚张云。

    “他是不敢出来,怕我派人去刺杀他!”周别才冷声道,“探清楚了吗,他此次前来苏州到底带了多少人?”

    “一说是五百人,一说是八百人。”

    “扬州那边有动静吗?”

    “扬州暂时没有什么动静。”

    “这事不可掉以轻心啊,我们并不知道他这个扬州大都督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