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6章 盐的专卖?(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坊。”元载说道,“云秀坊织出丝绸,丝绸就是钱。”

    刘晏点了点头,取出另一份账本。

    他说道:“目前扬州有云秀坊七处,每一处有五十座纺车,以水力推动,每一座纺车一天能织出三匹,每一天一共能织出1050匹,其中有布,也有丝绸,相当于300贯左右,我们的净收益为150贯,一年大约是五万五千贯。”

    “萧家的呢?”元载立刻问道。

    “萧家一天能织出600匹,相当于180贯。”

    “杯水车薪啊。”元载不由得感慨了一句。

    “江东民间有许多纺织园。”刘晏又说道,“我派人仔细调查了扬州的纺织园,有20处大规模的纺织园,还有许多家庭自己的纺织,供应的布料和丝绸,目前产出是我们的五倍。”

    “这样的规模也不算多。”元载依然摇了摇头,“要在各地陆续建立云秀坊,是需要时间的。”

    众人陷入沉默中。

    一千万贯超出了历来的认知,就算云秀坊这种超级印钞机,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全面建起来的。

    过了一会儿,李倓说道:“铸钱监今年铸造一百五十万贯,云秀坊分两百万贯的任务,澄心堂分两百万贯的任务,一共五百五十万贯。”

    “还差四百五十万贯?”刘婉说道。

    “我有办法。”

    众人都疑惑地看着李倓。

    四百五十万贯可不是小钱,不是说一句有办法就能解决的。

    “制盐。”

    “制盐?”元载眼睛倒是一亮,可面色随即又有些变化,“郎君,现在市面上的盐并不缺,我们如果要制盐,很难与民间那些盐商去竞争。”

    “我知道,今年我预估靠卖盐赚四百万贯。”

    “这恐怕……”杜甫也听不懂了,虽然他是个外行,但还是忍不住问道,“靠卖盐能赚这么多钱么?”

    要知道,与之前的历朝历代不同,大唐的盐不是转卖,朝廷不干涉制盐,只管控品质和价格。

    真正转卖,是安史之乱之后,第五琦提出了禁榷法开始。

    这就意味着大唐的盐,百花齐放。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天宝、至德间,盐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