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2章 不能做亏本买卖(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萧家的田?”

    刘晏和颜真卿都疑惑地看着李倓。

    “郎君,刘大郎来了。”

    “快让他进来。”

    刘志走进来,满头大汗。

    自从来扬州,刘志晒得更黑,看得出来,他每天都很忙。

    “郎君,唤我何事?”

    “扬州民间现在的造纸商,缺什么?”

    “嗯?”

    “我是说,扬州民间造纸商现在与澄心堂的区别在哪里?”

    刘志这才明白过来,说道:“一是在于民间那些造纸商缺乏对纸张品控的严格管理,二是没有批量地工匠教学方法,三是原料供给没有做到标准化。”

    刘志的措辞,让颜真卿和刘晏感到新颖。

    刘志的三个方面的本质是,商品质量管理、人员定期培训、物流体系建立。

    这都是后世的商业理念。

    即便古人做到商品要做很好才有人愿意买,但并未形成系统化的认知。

    至于物流体系,更是到了二十世纪最后二三十年才建立起来。

    物流体系绝不是简单的运输这么简单,从原材料的采购、包装、运输、卸载、仓库管理,是一套系统性的学问。

    尤其是对薄利多销的产品,由于原材料需求巨大,某一个环节的某一个节点若是能节省1文钱,那可能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例如需要一百万根竹子,在采购的时候,便宜一文钱,那也是节约了1000贯!

    事实上,规模一旦扩大,远远不止一百万根的需求。

    也就是说,李倓的澄心堂,表面看是造纸的,实际上它的整个流程已经做到了这个时代生产力下最合理的状态。

    它的背后,是一套超越时代的管理体系。

    包括财务记账的方法。

    “常州武进萧家也在用澄心堂的造纸术造纸,现在纸张降价潮来了,你觉得他们能和我们竞争吗?”

    刘志肯定地说道:“做不到,现在民间没有任何一个造纸商能与我们竞争,如果不是澄心堂出纸量已经到了一个极限,整个淮南都将用澄心堂的纸。”

    李倓看着刘晏,说道:“萧家如果想赚这一笔钱,就必须我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