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3章 军权加身,挖名将(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一听到十万斤,元载立刻就心灰意冷了。

    铜矿十万斤,出铜才多少呢?

    铜矿出铜率一般也就才3左右,十万斤出铜3000斤,一共能铸造的铜钱也才几百贯。

    这对于目前年铸造百万贯的任务来说,简直杯水车薪。

    “还能再扩大么?”

    “能倒是能,不过没有甚用处。”

    元载犹豫了一下,对刘全说道:“刘县令,大都督有命令在先,我想在这里召集五百人去铜矿,再扩大深挖一挖,可行?”

    可行?

    这还用问吗!

    那些脑袋刚在本县传首完,你说可行不可行?

    就算现在让几百人去跳江都可行,别说挖铜了!

    总之只要是建宁郡王下的任务,只要不让我这个县令把脑袋交出来,都可行,都好说!

    于是,接下来元载便开始在乐平县挖铜矿。

    挖了数日,并无结果。

    张木跑来说道:“元公,这乐平县也不算产铜的大县,您何必强求呢?”

    “再挖一挖,先不要下定论。”

    转眼已经到了六月中旬,就在元载在乐平县挖铜矿的时候,李隆基的最新圣旨到了扬州。

    在众人震惊之下,李倓得到了扬州的军政大权,大唐圣人允许扬州大都督募集五千兵马,维持江淮的秩序。

    并且,李倓还得到了扬州都团练使的头衔。

    团练使就是负责统帅、训练地方民兵的,大唐地方上的官员一般不掌握兵权。

    例如刺史,一般情况下只能调动数百地方兵力,必要的时候在民间招募民兵以做防御。

    所谓的团练使,在安史之乱前,也只是在极少部分有过任命。

    此次李倓能得到这样一个机会,与之前扬州连续多次发生血案有分不开的联系。

    尤其是云秀坊和澄心堂被烧毁。

    加上杨国忠在长安朝堂不断地劝说,才有了这样的结果。

    李倓知道这一次机会来之不易,他立刻命人将前来传圣旨的内侍好好招待,吃好喝好,临走前还派人给了几箱钱。

    肯定不是以建宁郡王的名义给钱,而是扬州某个心里善良的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