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大唐朝堂。
私下明白,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刘晏有些讶然地看着李倓,他说道:“大王这般得罪了安禄山,恐怕会遭致报复。”
“他若要报复,就让他报复好了,他做什么事,本王决定不了,也无权干涉。”
“大王大义。”刘晏忍不住说了一句,他对李倓的洒脱和淡然感到敬佩。
李倓却转移了话题,他不想再过多地去谈论安禄山。
他问刘晏说道:“温县今年粮食增长的原因是因为农具增加吗?”
“农具增加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刘晏说道,“但下官认为公廨钱的严格实施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公廨钱?”李倓愣了一下,忽然想起来这么一件事。
公廨钱是隋唐的官营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起源于隋文帝杨坚时代。
顾名思义就是官府放贷民间,取利息,作为给诸州官吏的俸禄补充。
《隋书·食货志》记载:回易生利,以给公用。
唐初武德年间,也沿用了这个制度,由诸司令史经营,称为“捉钱令史”,每人以四万至五万文为本钱,月纳息钱四千文,供官吏每月的料钱。
之后也都保留。
不过这个制度的争议很大,因为牵涉到钱的放贷和回收。
众所周知,在古代,钱一旦跟权绑在一起,许多原本好的东西,都会变得不那么美好。
大唐的公廨钱也是如此。
例如大唐就出现过地方官以强行摊派的“抑配”方式举钱生息,年利息加劳费,有高达百分之百者。
这种就是该要借贷的地方借不到钱,不想借钱的地方“被自愿”借钱,利息还非常高。
又有随便立借贷契约的,让某某“被自愿”成为借贷人,代代相传,代代要还。
这都是在大唐真实发生过的。
刘晏说道:“只需要严格执行公廨钱,将钱借贷给需要的人,加上农具数量地增加,老百姓自然会有很高的热情,自然会有更多人实施劳作,不打扰百姓,百姓自己耕种、收获,有了粮食,百姓又怎么会故意拖欠官府的税呢?”
颜真卿点了点头,说道:“万事说难也难,说简单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