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悠悠昌浦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河瑭莫氏(3/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什么意思?”王赟一脸迷茫忙。

    “四代。四代人,三代为国牺牲,第四代莫家女儿和其丈夫在西部支教长达十余年,但后来男人在西部支教的时候遭遇泥石流死亡,被当地省政府评为‘时代楷模’。简而言之,河瑭莫家就是家国英雄的代名词……“

    老邢娓娓道来,办公室没课的老师都被吸引了过来——

    说到河瑭莫氏,现在河瑭的年轻人可能很少知道其家族史,但提到作为河瑭标志性景点之一的莫家大宅,但凡生活在河瑭的人无人不知。那座大宅院曾是清末民初河瑭当地最负盛名的商人莫南钺扩建自家老宅后,遗留下来著名的古建筑。

    河瑭,一个在祖国版图上不大不小的地方,位处祖国南北交界之处的最东边。常言道:南船北马,舍舟登陆,指的就是河瑭。古时江淮盛景,最繁华时名声不低于江南各洲,曾一度因运而盛,有东南第一洲的美誉。自古人杰地灵,出过文学大家、清雅名士、官候将相不胜其数。

    而河瑭莫氏,是河瑭当世仅存的从百年前延续至今的两大名门望族之一。近代莫家几代人的传奇英雄故事,更是在河瑭多地流传,老一辈人几乎人尽皆知,只是近年来鲜少流传到年轻一辈耳中罢了。

    河瑭莫氏祖上曾出过十几位举人、进士,最高曾官至尚书,直至莫老太太莫卿烟爷爷那一辈,顿悟朝廷无能,开始弃科举从商。

    莫卿烟的父亲莫南钺是经商天才,在当时战乱不断的年代,硬是在海上开辟了一条专属于莫家的海运通道。这不仅帮助莫家一举成为河瑭当地最有钱的家族,还再次带动了河瑭经济的繁盛,让河瑭涌现了多个民族产业,让河瑭百姓在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有工可做,有日子可盼。

    而当时很少有人知道,莫南钺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反封建的进步人士。在莫南钺当家期间,始终默默资助革命军队,时间之久之长。直至后来莫家被军阀抄了家,灭了满门,鞭了尸,河瑭百姓们才在哀泪中陆续醒悟,莫家老爷一生渴求的不过是河瑭安,家国平,而这一切必须、也不得不由革命去完成。

    根据河瑭地志记载,河瑭莫氏的灭门案给河瑭当地百姓带来的刺激之大,从而影响了一批青壮年甚至妇女少年投身于热血革命,以至于那一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河瑭籍的革命烈士。

    莫南钺一生只有一妻,无妾,老来得女,莫卿烟是莫家唯一嫡女。莫家被抄家时,年少至极的莫卿烟才被莫南钺送出国不久,侥幸躲过一劫,却因各个军阀贪图不知被莫南钺藏至何处的莫家家产,而被通缉追查,迟迟不敢回国。

    莫卿烟那时虽还是少年,却立志继承父亲的报国理想,在国外加入了组织,在组织的掩护下再次踏入祖国大地,更名改姓在隐藏战线上奋斗过相当长一部分时间。而在此期间,她与早年离开莫家,外地求学的莫家家仆之子莫闻再次相遇。二人信仰相同,青梅竹马,日久生情,结成伉俪。

    再至后来,莫闻上了前线,军功赫赫。莫卿烟留任后方,在某区司令部担任翻译和文书。夫妻二人随着大部队吃黄土,啃窝窝头,挨枪子,苦难挺过了一波又一波,再到最后亲手解放了河瑭,再次回到了年少记忆中的那间大宅院。

    大家闺秀又如何,家仆之子又如何,国家大义面前有的只有一心报国,有的只有奋不顾身,万死不辞。

    而在国家安定后没几年,因为莫闻将军早先年在战争中的伤情过重,身体一再出现问题,夫妻二人双双辞去京城要职,向组织申请回到河瑭,帮助当地政府建立学校,教书育人。

    令人惋惜的是,莫闻将军在夫妻二人回到河瑭后没过多久,就去世了。莫卿烟坚守夫妻二人共同的信仰,矢志不渝地发挥自身的余热,成为河瑭大学教育和语言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也是河瑭大学的筑基人之一。

    不得不提的是,莫卿烟自丈夫莫闻去世后,便把被反动分子占领了几十年的莫家老宅捐给了当地政府,带着两个儿子住进了莫家老宅旁的一间民居。莫卿烟边在河瑭大学任教,边独自抚养两个儿子成年,没有再婚。

    莫卿烟的大儿子莫国安一生未成家,年轻时护卫边疆,屡立战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某次抗洪战争的前线指挥中,因昼夜不眠,过度劳累而突发疾病英勇牺牲。

    小儿子莫瑭平、小儿媳邹涟,皆为我国卓越的外交人员。二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生下女儿莫骞后不久,便出发前往非洲某国,执行外交任务,后在恐袭中丧生,因公殉职。祖国包机将其夫妻二人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于河瑭烈士陵园。

    接下来十几年,年岁已大的莫卿烟又独自抚养了莫骞长大。孙女莫骞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秦越华相爱相恋,两人大学毕业后去西部支教,断断续续长达十余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发配青淮文盛的房子,莫老太太曾多次严厉拒绝,还是地方领导多次亲自上访,再加上莫家老宅旁边那栋老房年久失修,政府打算拆除,老太太害怕给政府添麻烦,这才妥协接受下来。

    2005年年初,河瑭民国时期最后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