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东方直布罗陀覆灭记:行军中的…(1/4)
美国在亚洲的态度相对宽和,虽然战争部和海军部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制订了将中国防视为假想敌的“黄色战争”计划。
基于这个计划的预想,美国大力建设了威克岛、中途岛等等作为太平洋枢纽,以及拱卫远东的第一道防线——菲律宾。
但这毕竟是过去式了,从二十年代《太平洋条约》签订后,中美两国就都放弃在太平洋上修建新基地。
而且联邦政府内部也从来没有确定开战的时机和最终底线,不少人甚至认为合众国对外发展的战略重心应该是欧洲,在必要时菲律宾完全可以放弃,只需要建设夏威夷,在太平洋守好家门即可。
而主战派的主流计划也并未比此超出多少,他们认为菲律宾和澳大利亚是东方战略的关键,而更西方的英属、法属、荷属东印度都可以放弃。 同时,联邦政府还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说服本国公民:对于美国来说,如果在没有重大切身利益的地方进行持久流血牺牲的大战,美国公民势必会反对战争。
那样的话,联邦政府将不得不对中国妥协,彻底放弃远东地区的利益。
但中国并不打算将之告知美国,马来亚战役也就在这样的沉默中继续进行——英国无力,美国无意,整个西方世界仿佛都看不到这场战斗。
马来半岛上,在丰盛港之战结束后,东线国防军打穿了半岛南部的防线,整个远东司令部彻底乱了,吉保防线委员会和柔佛防线委员会正在努力挽回西线的败局,安排西线部队撤离,试图阻止西线部队被一锅端。
此时,正在西线的记者们拍摄了大量照片,并记录了对应的描述:
「即便是在吉隆坡,距离邦德将军所说的前线还十分遥远的地方,我们也可以看到天上时不时的掠过中国人的飞机,他们的机翼上都涂着奇怪的横杠标志,据说这取自于他们的传说,是一种名为“巽”的符号,象征着“风”」
「这里的防线(仕林河)很难被称为坚固,前线的军官们表示缺乏必要的建筑材料和武器装备,面对中国的坦克和飞机,我们无能为力」
「难以计算的军队正从北方在向南方撤退,据我估计,在一周内至少有2万人从这座桥(仕林里弗大桥)」
「在更前方的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