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喜登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三四章 力证人身(1/1)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七月十五,佛家的盂兰盆节。

    在昂州城北的万福庵,每年的这一天都有盛大的盂兰盆法会。除了寺里会有繁复的仪规之外,寺外会搭一座善棚,向城里的贫民施舍米粮等物。

    万福庵是开国那一朝的崇康太后出资修建的,后代皇子皇孙为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对这家庵庙不断追加香火扩修之资。万福庵因为与皇家的这一层关系,不仅香火鼎盛,而且成为天下人尽知的名庵。

    对于昂州城的百姓来说,他们都知道万福庵是全天下最不缺钱的尼姑庵,每年的盂兰盆节这一日,会有许多昂州城的百姓穿上破烂的衣服扮贫民,往万福庵去领施舍的米粮,实在是因为万福庵发放的善米比百姓家里日常吃的米粮都要好,赶上好时候,每人还能领到几尺素绸,回家做被褥好得很。

    因此每年的这一天,万福庵几乎是全京城里最热闹的地方。昂州的府台衙门会应庵中住持的请求,派官兵将通往万福庵的路夹道守住。离万福庵几百丈开往,就只能是三两人并肩进入,以维持住场面和秩序。敢在这个场合哄闹拥挤的人,一定会被抓去府衙打板子,绝对不会客气的。

    今年的盂兰盆节这一天,万福庵前善会的排场比往年又大了一些,一大清早,通往万福庵的各条路径都被官兵严密地把守起来,去善会领米粮的百姓在入口处要先经过搜身,不为查证其贫民身份,只是不允许携带任何铜铁锐物前往。

    百姓们纷纷猜测,是不是善会上有什么大人物会出现?出于好奇心,前往万福庵的人不但没有因为搜身这一道程序而减少,反而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想去瞧个热闹了。

    辰正时刻,善会开始,天还没亮就跑到万福庵前排队的那些人,当先领到了善物,高高兴兴地回去了。路上不时地遇到正往这边赶来的人,纷纷打听今年万福庵都发了些什么。

    领过的人自然十分得意,向那些还没有排上队的炫耀:五斤精米,二百文钱,一个桃木雕的鱼形避邪之物,一个在万福庵的观音像前供过三天的平安符。

    百姓是不在乎什么避邪桃木鱼儿或平安符的,只是一听说有钱领,一个一个都兴奋起来,撒腿就往万福庵的方向跑,生怕去得晚了,钱都放完了,那才叫可惜。

    “往年只有米粮,赶上好年景的时候,宫里的贵人高兴,全格外地赏些素绸布匹。怎么今年还有钱领呢?这是哪位贵人善心大发?”

    “是观音娘娘下凡啦,观音娘娘亲自在万福庵前做善会呢。”

    “这可是胡说?我活这么岁数,还没听说过观音娘娘下凡这回事……”

    “我说你自然不会信,你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观音娘娘还带了一个童子,玉容仙貌,好不慈爱的样子。这桃木鱼儿可是观音娘娘亲自放在我手上的……”

    “真有这等奇事?那我得赶紧去瞧瞧,没得银钱领,从观音娘娘手上领一个桃木鱼儿,估计也可保一世平安呢……”

    领到善物的人捂嘴偷乐,还没领过的人却不知真相,纷纷往万福庵的方向奔拥而去。

    此时在万福庵前,气氛即凝重又热烈。

    凝重的是在善棚里担当护卫的那些黑衣人,以及万福庵的住持师太修静。热烈的是前来领取善米善物的百姓。今年他们算是走了运,有钱领不说,还能见到天仙娘娘一般的贵人,虽然不知道贵人的身份,端看穿着仪态,必是大富大贵之家。

    只见那天仙娘娘穿着一身暖玉色天华锦的深衣,琵琶袖,端庄的竹青色镶滚边,一头乌发在脑完,她转身欲往庵里去,就听得身后一声高呼:“贵妃娘娘万福安康!”

    她回头看,却不是茂春特意安插在人群里的那几位,而是一位三十几岁的妇人。她这样一喊,便有人向缪凤舞行跪礼:“娘娘千岁!”

    缪凤舞心里感觉暖暖的,笑着说道:“大家快起来吧,继续领你们的东西吧,这里也不是该拘礼的场合,不要乱了就好,一个一个来。”

    说完,她被六个暗卫护在中间,拉着玉泠的手,往行晔的方向走去。

    两个人在万福庵门口会合,行晔冲着她笑:“贵妃娘娘好气度,收买民心比朕有办法呢。”

    缪凤舞无奈地叹息:“皇上何苦挖苦臣妾,这不也是被逼得无法?平白诬我是妖精,我若不让众人见一见我的真面目,便是跳进黄河也难洗清了。”

    修静师太紧跟着走过来,恭敬道:“请皇上与娘娘进庵里歇息吧,贫尼已经备好了禅房。”

    行晔便抱起玉泠来,对缪凤舞说道:“难得出宫一次,又赶上这样的节事,不如我们就进庵去,感受一下万福庵盂兰盆节法会的盛况吧。”

    缪凤舞在万泰宫憋闷了两个多月,一出了宫来,就如同鸟儿出笼一般,神情气爽。行晔既不急着回去,她当然乐意四处逛逛,散散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