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居逸在那些信函中见识到不同的态度。
有些外地官府感激李居逸帮忙破案,希望李居逸把罪犯转交给他们用一用。
还有些外地官府在信函中坚决否认马千里和胡大汉是当地惨案的真凶,要求李居逸不要瞎说,不要造谣,不要节外生枝。因为他们早就通过严刑拷打,让别人认罪,并且拉去菜市场砍头了。如果李居逸调查的情况属实,岂不是证实他们抓错了罪犯,并且用假证据诬陷无辜?
那些抓错罪犯的官员不仅没面子,而且还要面临被朝廷处罚的危机。所以,他们一看李居逸在信上提供的证词和线索,就特别恼火,恼羞成怒,气得跳脚,嫌李居逸太多事,甚至觉得这根本不是帮忙,而是要害死他们。
与之相反,那些尚未结案的官府暗暗松一口气,至少没有冤枉无辜。而且,如今真凶找到了,案子终于侦破,不再是悬案,不仅能给百姓一个交代,而且还能变成政绩。
所以,有些外地官员派使者过来,客客气气地找李居逸商量,希望李居逸卖个人情,把两个杀人犯借给他们用几天,去当地游街示众。
而且,还有个更重要的要求,他们希望李居逸不要独吞功劳,最好是在上交刑部的公函中添上“多地官府联合抓捕罪犯”几个字。
为了平分功劳,那些使者甚至明确表示:“李大人想要什么报酬,我家大人都愿意给。”
“金银财宝,名人字画,条件随便李大人开。”
“事关重大,不仅是政绩和面子的问题,还关系到将来升官的问题。”
“希望李县令大人有大量,成人之美,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我家老爷一定铭记李大人的大恩大德,将来一定投桃报李。”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
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李居逸和乖宝仿佛被卷进水流的漩涡中,面临身不由己的处境。
这水流显然不是什么干净的清水,而是官场的污水,黑乎乎,甚至散发恶臭,臭得能让人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