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儒家弟子的涌入解决了这个问题,秦国的官吏数量有限,多余的人如果由朝堂统一派遣到地方教学,也算是物尽其用,这个时代老师可是很有威望的,在地方一个乡校老师的地位比三老还要高。
嬴政思索了一番觉得可行,刚要说话,治粟内史便站出来高声说道
“臣反对。”
所有人有些诧异的看着治粟内史,要知道这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你这么光明正大唱反调不要命了?你没看到大王的脸都黑了吗?治粟内史面露无奈的解释道
“大王息怒,臣并非说这件事不好,如果在地方开办大量的学校的成本太高了,先不说开办学校需要的资金,就是养活如此大规模的老师需要多少的粮食和负担。
秦国如今又需要对外战争,肯定无法分担出如此之多的粮食,若是对百姓收取学费对于百姓而言更是负担,百姓一年到头恐怕也没有更多的余粮在,一般的孩子,在六岁便开始陪着父母入田地帮忙,十二便开始处理农活,十六正式成为家里的主力。
恐怕乡校开办起来去读书的孩童并不会多,总体来说大规模的开办乡校成本要远大于收益。”
“可以逐步取代,可以先在郡县中设置,让郡县当地承担一部分成本,再有收取稍微的学费,剩下的由朝堂承担,治粟内史是否觉得可行?”李斯继续说道。
“如此倒是可以,但是郡县之内已经有了官学,再开办私学倒不如改制官学,启蒙之事并不是现在就能做的,这件事还请大王诸位朝臣仔细考虑。”治粟内史说道,他掌握了秦国的财政大权,刚才李斯提议的时候,他就想过如果开办全民启蒙需要多少钱财,秦国朝堂是否承担的起,结果是秦国承担的起,但是付出和收益不匹配的,因为百姓们读不起,肚子都填不饱谈何读书启蒙?
嬴政也开始考虑这件事,如果秦国没有对外的一统天下战争的确可以开办启蒙学校的事情,但是一统天下就在眼前,如果在大规模的开办启蒙学校的确会让秦国财政紧张,甚至出现大的问题。
“可以逐步推广,如果只是启蒙的话,可以让儒家弟子们去做,他们个人去做即可,让当地官府负责他们的住宿饮食,从点开始等到朝堂有足够的能力再推广开来。”嬴政说道,一举让整个秦国